庄子故事两则

文档属性

名称 庄子故事两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16 12: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直译课文。
2.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3.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
自读课文,勾画、标注、积累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梧桐不止 ( )
②非练实不食( )
③非醴泉不饮( )
④固不知子矣( )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⑦请循其本( )
⑧或谓惠子曰( )
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⑩欲代子相( )
栖息
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甘泉,甜美的泉水
固然
怎么
国都
遵循,沿袭
有人

做宰相
庄子讲鹓鶵
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
鹓鶵----
鸱----
腐鼠----
梧桐、练实、醴泉----
自已
惠子
功名利禄
高洁的志趣
尖锐深刻
巧妙贴切
余味不尽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你同意庄子的见解还是惠子的的见解?谈谈你的看法。
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
带有欣赏的态度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
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
的探讨。
你如何看待庄子和惠子的关系?
(是敌?是友?还是……)
拓展延伸
“自夫子(这里指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对象)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 徐无鬼》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
——于丹《庄子心得》
  从庄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所倡导的自然、宽容。
        ——易中天
课外阅读《庄子》《〈庄子〉心得》,更全面地认识庄子其人。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