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自主学习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杜甫诗三首》自主学习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16 13: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自主学习提要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主备人:董晓萍 审稿:赵艳梅
课题:《杜甫诗三首》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1年9月13日
【学习目标】
1.积累诗中重点的字词句。
2.会背诵 、默写、 翻译三首诗。
3.理解三首诗的内容与写法。
4.会赏析诗中的名句。
【学习难点】
理解三首诗的内容与写法。
预 习 案一、预习范围:《杜甫诗三首》。二、预习时间:家庭作业20分钟和课前十分钟。三、预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努力背诵课文;查阅资料梳理预习段落的写作手法和疑难问题(包括句子和词语);结合预习案中的预设问题,积极思考,力争解决问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费解的问题,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四: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积累.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字词句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 岱(  )(2)决眦入归鸟 眦(  )(3)白头搔更短 搔(  )(4)浑欲不胜簪 簪(  )(5)老翁逾墙走 逾(  )(6)三男邺城戍 邺( )戍(  )(7)如闻泣幽咽 咽(  )(8)老妪力虽衰 妪(  )2.重点字词解释(1)造化钟神秀 钟:(2)阴阳割昏晓 阴:   阳:(3)会当凌绝顶 会当:(4)浑欲不胜簪 浑:(5)吏呼一何怒 一何:(6)老翁逾墙走 逾:   走:(7)急应河阳役 应:(8)独与老翁别 独:(9)犹得备晨炊 犹得: (三)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三首诗歌的?合 作 探 究 案一、《望岳》问题预设:(思考、交流)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3.找出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4.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5.朗读背诵,并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啊,你………”的句式,讲讲你学了《望岳》的感受与收获。二、《春望》问题预设:(思考、交流)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2.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比较《望岳》《春望》这两首诗风格的异同。三、《石壕吏》问题预设:(思考、交流)(1)、全诗开篇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怎样 (2)、在战争中,老妇一家遭遇哪些不幸 (3)天明时分,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与老翁告别的 (4)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5)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二、生成问题(合作探究)1、2、3、三、解决问题(展示、点拨、评价)延伸:有无独到的发现或新的感悟? 学习笔记学习笔记
检 测 案
一、重点句子翻译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二、理解性默写:
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9、透过《望岳》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10、《望岳》中 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11、《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12、运用拟人手法,承上启下,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13、《石壕吏》中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鲜明对比。
14、《石壕吏》中 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相关习题。
(2006年)河南省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深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
2.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2分)
(2007年)浙江省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2.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3.对《春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