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是
A.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B.
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C.
物体温度升高,所含有的热量一定增多
D.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水银凝固点高,寒冷北方冬天不用水银温度计
B.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其它形式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C.
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产生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D.
冬天戴眼镜从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是汽化现象
下列现象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
钻木取火
B.
阳光下的冷水变成了热水
C.
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
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
静止的物体也有内能
D.
内能跟物质分子、原子、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说明它们的
A.
温度相同
B.
内能相同
C.
比热容相同
D.
热值相同
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
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
把的冰块加热熔化成的水,其内能不变
D.
用力搓手,手发热表明手的热量增加了
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
B.
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
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
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
C.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D.
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在疫情期间,为了有效减少侵害,人们经常采用酒精消毒湿巾擦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擦手前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发生了扩散现象
B.
擦手时手感觉凉是由于酒精消毒湿巾含有的热量少
C.
擦手后酒精能粘在手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
使用后要将湿巾盒盖密封好是为了防止酒精发生汽化现象
一些同学在“玩”中学物理,有一些体会和感受,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晓彤游泳时,感觉从浅水逐渐走向深水的过程中,池底对脚的支持力逐渐减小,说明此时他受的浮力越来越大
B.
小雪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能够提起的最大物重等于体重
C.
小南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会有灼热感,说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
D.
小岗跳远时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这样才能跳跃得更远
二、填空题
将一壶热水置于室内,过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会降低,它的内能将______
,这是通过______
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
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同时投入到沸水中,足够长的时间后,两个球的温度变化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其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球,此时把两个金属球迅速拿出来并相互接触,两者之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已知
中国的茶文化在古代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茶杯的内能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人们能闻到茶水散发的清香,是由于分子______,属于______现象。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四号”穿过大气层时,火箭的整流罩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整流罩迅速升温,这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增大了它的内能。由于整流罩不善于导热、并且熔点______选填“高”或“低”,因此能对探测器起到保护装置。
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在相同条件下能带走较多的热量,这是用热传递方法来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发动机内能的。若用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______选填“沙子”或“水”温度升高的多。
三、实验探究题
根据如图所示的三个热学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甲图,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可以悬挂钩码,这说明______。
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水蒸气将橡胶塞推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______。
丙图,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均匀,这属于______现象。
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手压活塞快速打气,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的气体温度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研究过程如图、和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和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和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之后,某小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不同的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利用装有相等质量的水的三个相同容器、数字式温度计和光源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在暗室里将水装入容器中,并先测出水的初温如图所示;然后他们用强度相同的红、绿、蓝单色光分别对三个容器中的水照射相同的时间,测出水的末温、和水温升高越多,内能增加越多,测量过程如图、和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图和两图、图和两图或图和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得: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图和两图、图和两图或图和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沸水能结冰吗?
科学家将盛有适量水的杯子放置在玻璃罩中密封如图甲,用抽气机向外抽气,过一段时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杯子中的水沸腾了,继续抽气,杯子中上层水仍在沸腾,下层水开始结冰,最终水全部结成了冰。
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杯子中的水沸腾了,物理道理是______。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中,杯子中上层水沸腾、下层水结冰的现象______“可能”“不可能”存在。
如图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是为了_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如图丙所示,在滑冰过程中,冰刀通过______的方式使得冰的内能变大,同时_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成水,______增大减小了与冰面的摩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以及物态有关,只知道温度高低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所以高温物体不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只能说吸收或放出,故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正好用来完成它的熔化,而温度不升高;
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以及物态有关;
热量是过程量;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关系的了解和掌握,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
A、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此时水银会凝固,所以寒冷北方冬天不用水银温度计,而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A正确。
B、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内能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不是其它形式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故B错误。
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会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冬天戴眼镜从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选择液体温度计的原则:温度计内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这样测温物质才不能凝固和沸腾。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理解凝固点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会判断物态变化,可解答此题。
3.【答案】A
【解析】解:
A、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阳光下的冷水变成了热水,是热量的传递过程,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都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一是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内能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二是做功,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效果上是等效的,但其实质不同。
4.【答案】D
【解析】解:A、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变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内能变大,温度也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摩托车发动机是汽油机,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故C错误;
D、不计热量的损失,则,即,化简得,,故m::1,故D正确。
故选: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力增大更快,表现为斥力;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汽油机气缸顶端有个火花塞,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喷出电火花,点燃汽油,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知道热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冷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利用热平衡方程列出方程求解质量比值。
本题考查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内能与温度关系、汽油机结构及热平衡方程的应用,综合性强,掌握吸放热公式是解答的关键点。
5.【答案】B
【解析】解:
A、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哈气使手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正确;
C、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正确。
故选:B。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
热传递时时是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区别,即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温度影响内能的掌握,以及描述热量相对应的术语的理解。
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量不能说含有;
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解答】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故A错误;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静止的物体也有内能,故C正确;
D、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不是与原子、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解: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两个物体间的温度相同,那么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故选:A。
解决此题要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解决此题要结合热传递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B
【解析】解: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A错误;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把的冰块加热熔化成的水,该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其内能会增加,故C错误;
D、用力搓手,由于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而不是增加手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和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识记性内容,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解:A、流星在空气中高速落下时,与空气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其温度升高,发光发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鸡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两手互相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
D、锯木头时,锯子和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识记能力,做对题的前提是熟记这些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10.【答案】B
【解析】解:
A、用酒精灯加热使杯中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酒精灯给水传热,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使水温升高,这是将水运动的动能转化成了水的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水的内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
C、内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只根据温度无法判定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D错误。
故选:B。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考的热点,热学的难点。
11.【答案】B
【解析】解:A、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物体本身不含有热量。故B不正确;
C、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擦手后酒精能粘在手上。故C正确;
D、使用后要将湿中盒盖密封好是为了防止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改变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本身不含有热量;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此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和热量的物理意义及物态变化,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
A、人在水中走时,受到重力G、浮力及支持力F三个力,且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支持力;由浅水区走到深水区的过程中,人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人所受浮力变大;由于人的重力不变,所以池底对人的支持力减小;故A符合实际;
B、定滑轮不能省力,若小雪提起的最大物重大于其体重,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她的拉力等于最大物重大于其体重,绳子会把小雪拉起来,所以,小雪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能够提起的最大物重等于自身重力;故B符合实际;
C、小南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所以臀部会有灼热感;故C符合实际;
D、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小岗要助跑后起跳,是利用惯性,不能增大惯性,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由受力分析可知游泳的人受重力、浮力及池底对人的支持力,由浅水走向深水的过程中,人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变化,再根据力的合成判断支持力的变化。
根据定滑轮不能省力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判断。
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本题考查了浮力、定滑轮的特点、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惯性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3.【答案】减小;热传递
【解析】解:
水壶中的热水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故答案为:减小;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改变内能的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4.【答案】相同?
铁?
不会
【解析】解: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同时投入沸腾的水中,它们在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它们的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就会停止,这时它们的末温相等,等于沸水的温度,由于它们的初温相等,末温也相等,所以它们的温度变化相同;
因为,,相同,
由热量公式:可知:,
所以吸收热量多的是铁球;
两个金属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
故答案为:相同;铁;不会。
把不同的物体放入同一温度的水中后,最后没有热传递时,它们的温度是相同的;
由热量公式可以知道,在温度变化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小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少;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知道各球初末温度的关系是正确判断温度变化关系的关键;熟练应用热量公式可以判断各球吸收热量的关系,知道热传递的条件,难度不大。
15.【答案】热传递?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
【解析】解: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茶杯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人们能闻到茶水散发的清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热传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产生扩散现象。
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解答此题。
16.【答案】做功?
高
【解析】解:当火箭在大气层中快速飞行时,整流罩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由于整流罩不善于导热、并且熔点高,因此能对探测器起到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做功;高。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整流罩用熔点高,不善于导热的材料制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熔点的理解和掌握,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7.【答案】减小?
沙子
【解析】解: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因此,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来减小发动机的内能。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的比热容,根据可知,在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较小,即沙子温度升高的多。
故答案为:减小;沙子。
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常用来做冷却剂、取暖剂、防冻剂等;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会解释。
18.【答案】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机械能?
扩散
【解析】解: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在橡胶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
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机械能;扩散。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考查了对分子动理论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理解,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答案】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要注意区分是外界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对外界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
比较和图,手压活塞,对壶内气体做功,观察到气体温度上升,即气体内能增大,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比较和图,气体被放出,使得小叶轮转动,即气体对外界做功,此时,观察到气体温度下降,即气体内能减小,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故答案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20.【答案】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都具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
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不同,红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最强
【解析】
【分析】
本题研究不同的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是否相同,考查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控制光强度相同、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通过比较水升温情况来比较不同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
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解答】
比较两图、两图或两图可知:
用强度相同的不同色光照射,相同质量的水温度都升高了,即内能变大了,得出的结论是: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都具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
比较两图、两图和两图可知:
用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照射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水温度升高的度数不同,即内能变化不一样,且红光照射的水升温最大,故得出的结论是: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不同,红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最强了。
故答案为: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都具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
强度相同的不同单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不同,红色光改变物体内能的本领最强。
21.【答案】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不可能?
增大钢丝对冰块的压强?
降低?
凝固?
做功?
增大?
减小
【解析】解: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玻璃罩中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我们会看到杯子内的水会沸腾,由于我们观察到水在室温下发生了沸腾现象,因此可得出“原来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沸点一直降到室温”;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所以杯子中上层水沸腾、下层水结冰的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存在,也就是能量没有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这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使用细金属丝,在压力一定时,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悬挂重物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因此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增大钢丝对冰块的压强,增大压强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成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刷冰时刷子和冰面之间有摩擦,克服摩擦做功,两者的内能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冰的熔点,继续吸热,开始熔化,冰壶和冰之间有水,减小摩擦。
同时冰刀的刀刃做的非常锋利,冰刀减小了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压强。
冰的熔点与压强有关,且压强越大,熔点越低。这样就使部分冰熔化成水。水将冰刀与冰面分开,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
故答案为: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不可能;增大钢丝对冰块的压强;降低;凝固;做功;增大;减小。
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根据水在室温沸腾的现象可做出解释;能量守恒定律指:能量可以从某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增大压强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可以降低固体的熔点。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克服摩擦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冰刀表面非常的光滑,这是在压力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冰刀鞋与冰面的接触面积要比普通的鞋小得多,然后结合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即可知道对冰的压强大小的变化。使冰的熔点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与冰面的摩擦。
本题是考查物理中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属性掌握。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