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第六单元《山谷回响》
第一课时《山谷的回声》
【教材分析】:
《山谷的回声》是一首美国童谣。它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仔群山幽谷中与回声对花的动人情景,形象得表现了人声与回声形成的奇妙,和谐,遥相呼应的音响效果,抒发了孩子们的欢愉心情。歌曲采用C大调,6/8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平行的乐句构成,其间穿插对唱“哈罗,哈罗”,前者表现人声,后者表现回声。第二部分以较为紧凑的节奏,流畅的旋律,表现出孩子们对好朋友回声的热情期盼的情景。全区节奏平稳,旋律舒展,语气亲切,感情真挚。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三年级升上来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加上原来的音乐课不是正规系统的训练,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都知之甚少,如果按教材的课程安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所以在刚开始的几堂课中,我没有上新课而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及。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所以不仅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而且要让学生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设计理念】:
该教学设计根据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特点和体现课堂教学实效性原则,紧紧抓住“参与”和 “体验”为要点开展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自然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能够用优美舒展、活泼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亲爱的回声》,并能用鲜明的力度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感觉,唱好二声部。
通过对歌曲《亲爱的回声》学习,能够了解6/8拍节拍的意义,在演唱中表现出6/8拍的韵律感。
3、用简单的动作配合演唱,引导学生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热爱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体会6/8拍韵律,用活泼圆润得声音唱好歌曲,感受自然美。
【教学难点】:1.八六拍演唱节奏的掌握;2.两声部演唱声音的和谐3.回声力度的对比
【教学过程】:
走进山谷,体验回声
1.导入
师:同学们,伴随着愉快的铃声,我们又和音乐课中的音乐娃娃见面了,今天,音乐娃娃又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地听一听,你能听出来音乐娃娃把我们带到哪里吗?(不出示画面,播放回声的视频)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山谷的画面)
师:那因为山谷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所以容易产生回声。那同学们你们觉得回声有什么样特点呢?(这里老师在学生回答后解释一下特点:重复、有强烈的对比、有空间感)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回声是大自然的一种奇妙的声音。我们的声音是会反射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就会听见回声。请同学们,要听见回声,首先我们自己发出的声音,把它称作原声。原声(ppt)力度应该怎么样?(f),而我们听到的回声(ppt)力度又应该怎么样呢?(P)。(ppt)我们一起来做个回声游戏,和大山问好!老师念原声,同学们念回声,注意,回声要唱的有空间感,请大家要好像嘴里含着半口水去唱。
师:那接下来我们来试一试带有旋律的回声。
(这里出示PPT 65|51|16|15 来演唱四个不同旋律的回声)
3.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娃娃走进幽静的山谷里,去山谷这座奇妙的音乐屋里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奇妙的回声。
【设计意图:课伊始,通过回声的视频做导入,把学生带入山谷这一情境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体验回声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初次师生合作练习回声,让学生既练了声,也了解到回声空间感与强弱的特性,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和唱好回声做好铺垫。】
二.亲近山谷,演唱回声
1.演唱歌曲中的回声
师:穿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山谷,你们听,山谷里传来了美妙的歌声!(播放歌曲)
设问:同学们再这首歌曲当中听到回声了吗?在哪里?“哈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也学着歌曲一起来唱一唱回声,用英语和大山打个招呼!老师做原声,请同学们做回声。
(1)分句学回声
(2)连起来唱回声效果的 乐句(ppt出示这一乐句)
让我们和这些山谷一起打招呼把,把这些回声连起来唱一唱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回声真好听!刚刚我们听得这首歌名字叫什么?一起读一读。(生读)。它用了一个特别亲切的名字“亲爱的”,你能不能再读得亲切一点呢,让我们再来试一试(生读歌名)
3.复听。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完整地来了解这首歌曲,要求同学们帮我做回声,也就是括号里的旋律)同时思考这样两个的问题,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1)歌曲给你感觉是怎样的?老师这里有两个答案,请你选择一下(1.流动,摇荡;2.跳跃,活泼)
(2)歌曲可以分为2段,分别为A段和B段
4.认识拍号并实践
师:歌曲为什么会给我们摇荡的感觉呢?请同学们再聆听歌曲,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这和这首歌曲的拍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同学们,看一下歌曲是几拍子的?教师讲解通过3/8拍来讲解6/8拍的含义,(出示6/8拍的基本拍,XXX XXX) 带领学生拍击,听6/8拍的强弱规律。(出示卡片)并带学生拍击。
师:除了拍击,我们还可以用划拍子的方式来表现6/8拍,现在老师 来划拍子,请你听着音乐,跟着老师的拍子轻轻晃动你的身体,感受一下6/8拍摇动的感觉!
【设计意图:6/8拍歌曲的歌曲学生接触不多,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划拍和链传动和复习3/8拍来让学生来体验6/8的韵律感,在节拍中更深刻地感受回声的亲切感,贴合主题】
5.学唱歌曲第A部分
(1)师:现在老师把第一第二乐句的旋律唱一唱,听听,你有什么发现?旋律相似(把第一乐句用色块表示,学生回答后用同样的色块标出第二乐句)
(2)演唱第一,第二乐句歌谱
(3)师:把第一两句歌词加进去试一试!
(4)师:这两句是我们对回声亲切的呼唤,在唱的时候我们要唱的亲切,轻柔一点,一起再来试一试。
6.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师:回声是那样得有趣,让我们一起邀请他过来玩吧!一起来学一学第三乐句(ppt出示歌谱歌词)
(2)师唱第三乐句歌谱
(3)学生学唱第三乐句歌词
(4)师:加入歌词唱一唱。 注意“玩”字拖了几拍,师先范唱拍,学生感受并演唱。
(5)师:第三乐句是小朋友对回声热切的期盼,所以,旋律上行,音也越来越高,现在,我请同学们来看两个音乐记号,你觉得哪个记号放在这里更能表现出这种热切的心情呢?(渐强,渐弱)
师:让我们带着期盼的心情,用渐强的感觉来唱这一乐句,
(6)师:我们对回声这么喜爱,他会过来游玩吗?让我们来学最后一个乐句。师:这里有两个声部,上面的旋律我们叫做高声部,下面的旋律我们叫做低声部。这两个声部是要同时演唱的,老师没办法同时演唱高低声部,只有两个或两组人合作才能完成!
(7)高声部学唱
师:现在我们全班分成两个声部,先请高声部听你们的旋律(师范唱高声部)高声部学唱
师:高声部出现了这首歌最高的音2,高声部就像是站在山顶上歌唱,同学们可以跟老师用手势来表示一下,你的歌声要从头顶传出去,就像是对回声热切的期盼,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8)低声部学唱
师范唱低声部
师:低声部的音相比较高声部比较低,旋律是下行的,就像站在山谷中一样,和山顶的高声部遥相呼应,你们的歌声要深深扎根下去,表达对回声深深的喜爱,我们一来试一试(多声部多唱两遍,巩固一下)
(9)两声部合作唱旋律。
(10)两声部合作唱词“但你总是那样遥远”
(11)我们完整地来唱一唱第四乐句。
(12)师:我们对回声如此喜爱,但是它终究会渐渐远去,让我们带着对回声既喜爱又不舍的心情,来深情地唱一唱这一乐句。
(13)(ppt加上换气记号)师:看一看老师在歌谱中加了个什么记号(换气记号)这个地方要赶快换一口气,然后唱后面的乐句(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歌曲最后两声部演唱是本首歌的难点,在本环节的学习,我依然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通过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谷的比喻,让学生体会高低声部音高的不同,让有难度的合唱变得有趣自然,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并愉快的学习掌握】
7.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8.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现在我们来唱第二段歌词,唱之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二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哪里对位不太一样
(2)师讲解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
(3)单独练唱这一句
(4)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9.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美妙的歌声和回声问好吧!一起完整地来唱一唱歌曲!
10. 师:_?°???????_们唱得真好啊!如果我们把开头和大山打招呼的回声加进来,肯定会更好听。我们来试试吧!这一次,我想请几个人来领唱第一段,你们几个领唱,其他学生只要唱回声(学生演唱),第二段的时候,我们一起唱。明白了吗?(学生演唱表现)
三. 留恋山谷,惜别回声
欣赏其他回声歌乐曲
结束语:美妙的回声让我们对大山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最后,让我们在山谷悠扬的回声中结束今天的大山之旅吧!(欣赏《翠谷双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