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物理全案: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一物理全案: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9-16 14:55:11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演示】:将硬币从高处静止释放。
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v0=0;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2)竖直下落。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的决定因素?
【演示】让一个纸片与硬币同时、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可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硬币落得快。
【结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快。
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最早阐述 “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 的学说,影响了人们两千多年。
【演示】纸团(轻) 纸片(重)同一高度,
同时释放
【现象】
【质疑】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吗?
轻的物体下落快,重的物体下落慢
16世纪以前,人们对亚里斯多德顶礼膜拜。直到16世纪末,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指出了这种认识的错误性。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这个由伽利略做的实验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并且他用归谬法、数学推理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演示】牛顿管实验.wmv
牛顿管.swf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
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揉成团的纸团比纸片所受阻力小得多,所以下落的快慢不同。
1971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特地做了使羽毛和重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实验,无数观众从荧屏上看到:它们并排下落,同时落到月面。
可见,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不同造成的。
月亮,中国来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向月球迈出了完美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我们期待……
师生互动游戏:
硬币做自由落体,学生抓。定性测试反应时间。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说明:在重力比空气阻力大得多的情况下,可以忽略掉空气阻力,把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
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演示】观察物体的频闪照片.swf
【特点】
①只受重力 ② v0=0
伽利略经研究指出: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1.同一地点,不同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相同吗?
推导: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特点
C、g随纬度的增加而
增大
D、g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由于在地面附近上述变化很小,如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只增加0.5%;从地面每升高1km,重力加速度只减小0.03%。因此,在一般计算中都忽略这种变化,而把g取作9.8m/s2,近似取10m/s2
A、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
g = 近似取
B、方向
9.8m/s2, 10m/s2
竖直向下
重力加速度。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推出其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位移—速度公式。
二、课堂反馈:
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同时自由落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它们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它们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C
学生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
特点:
规律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g的方向:
变化特点
三、小结
①只受重力 ② v0=0
性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
g的大小:
四、作业
P37 3、4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对于落体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本节课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要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归纳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二、学习过程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
(二)、逻辑的力量
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
(三)、猜想与假说21世纪教育网
(四)、实验验证
阅读: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情况
讨论与交流:感受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体会其科学方法
设计实验: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三、反思总结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①问题的提出。21世纪教育网
②提出假设,逻辑推理。
③利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然后实验验证。
④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四.当堂检测
1.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10m/s2)。5,20,15
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___。n2/(n+1)2
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2)。16
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__________H/421世纪教育网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6.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21世纪教育网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7.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8.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D)
A.1/2 B.1/3 C.1/4 D.(+1):1
9.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20m/s,2s
课后练习与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1.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 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7.0s,66m/s
2.如图2-4-5所示,把一直杆AB自然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直杆通过A点下方3.2m处一点C历时0.5s,求直杆的长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2.75m
21世纪教育网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2)实质:
2.纸张比石头下落得慢是由于 的影响。
3.两千多年前的_______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地越快.
4.伽利略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含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 ___、__ ___ 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等,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___ _和_ __和谐地结合起来.
5.A物体重量是B物体重量的两倍,A从H,B从2H高度同时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下落时间大于1s)( )
A.落地前同一时刻B比A的速度大
B.1s末A、B速度相等
C.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
D.下落1m所需的时间相同
6.球A和球B先后由同一位置自由下落,B比A迟0.5s下落,取g=10m/s2,当A、B均在下落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相对B做v=5m/s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B.B相对A做v=5m/s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C.B相对A做v=5m/s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D.A相对B做v=5m/s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7.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的石块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铁球相比,相等的量是( )
A.落地的时间
B.落地时的速度
C.加速度
D.落地过程中的位移
8.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
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
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
D.到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9.如图是小球自由落下的频闪照片图,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是1/30s,如果测得x5=6.60cm,x6=7.68cm,x7=8.75cm.请你用x7和x5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世纪教育网
10.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当它经过抛出点上方0.4m处时,速度是3m/s,当它经过抛出点下方0.4m时,速度应为多少 (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1.一个从静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下落2s砸坏并穿过一水平放置在空中的玻璃板,因而小球失去3/4的速度,如果小球又用了2s到达地面,求玻璃板离地面的高度.(g取10m/s2)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空气阻力 3. 亚里士多德 4.(略) 5.BD 6.BD 7.BCD 8.BD 9. 9.68m/s2 10. 5m/s 11. 30m2.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1世纪教育网
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同学们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 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一正确认识却经历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史实知识,了解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落体运动的。
(二)进行新课
1、历史的错误:关于下落物体快慢
课件展示:《亚氏观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交流体会。得出错误认识的根源:不注意探索事物的本质,思考不求甚解。
2、伽利略的逻辑推理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四段,提出问题: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阐述自己的观点。21世纪教育网
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课件展示:《逻辑的力量》
3、猜想与假说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猜想与假说”部分,提出问题: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伽利略是怎样做的?他作出了大胆的科学猜想,猜想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阐述自己的观点。
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科学的猜想,或者叫假说,这是对事物认识的模型,是对事物认识的基础,是建立概念描述规律的前提。
4、实验验证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活动:(陈述)实验验证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任何结论和猜想都必须经过实验验证,否则不成理论。猜想或假说只有通过验证才会成为理论。所谓实验验证就是任何人,在理论条件下去操作都能到得实验结果,它具有任意性,但不是无条件的,实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验证,而与实际有区别。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实验验证”部分,提出问题:伽利略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说,伽利略把他的结论外推到90°需要很大勇气?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阐述自己的观点。
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5、科学的方法
教师活动:物理学的研究很注重方法,物理学习也要注意方法,所谓科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对现象一般观察一提出猜想-运用逻辑推理一实验对推理验证一对猜想进行修证(补充)-推广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STS”《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与社会》短文,对自己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上,学习他的观察思考等科学方法,为我们下一步(以后)的探究打下基础,不能盲目,也不能怕困难,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
(四)实例探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竖直上抛运动的实例分析21世纪教育网
【例题】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 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2)
分析: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时,石块的位置是在抛出点上方还是在抛出点下方?如果是在抛出点上方的话,是处于上升阶段还是处于下降阶段?
从题意来看,石块抛出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m>15m。
这样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 m处的位置必定有两个,如图所示,因而所经历的时间必为三个。
分段法:
石块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
s
2 s前石块第一次通过“离抛出点15 m处”;2 s时石块到达最高点,速度变为零,随后石块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会第二次经过“离抛出点15 m处”;当石块落到抛出点下方时,会第三次经过“离抛出点15m处”。这样此题应有三解。
当石块在抛出点上方距抛出点15m处时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位移x = +15m,a= - g = - 10 m/s2 ,代入公式
得:
解得 t1=1 s;t2=3 s
t1=1 s对应着石块上升时到达“离抛出点15 m处”时所用的时间,而t2=3 s则对应着从最高点往回落时第二次经过“离抛出点15 m处”时所用的时间。
由于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H=20m,所以,石块落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15m处”时,自由下落的总高度为HOB=20m+15m=35m,下落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s21世纪教育网
石块从抛出到第三次经过“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用的时间为:t3=2 s+s=(2+)s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余作业21世纪教育网
复习全章内容,准备章节测验。
★教学体会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