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28 1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OH
H2SO4
NaHCO3
Mn2O7
CO
B
Na2CO3
HClO
NaCl
Na2O
CO2
C
KOH
HNO3
CaCO3
CaO
SO2
D
Ba(OH)2
HCl
CaCl2
Na2O2
SO3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B.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化学变化
C.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D.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利用的是胶粒带电荷的性质
3.《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衣服上不小心沾到了蓝色墨水,可以先涂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即可除去蓝墨水中的鞣酸亚铁,再用乙二酸的稀溶液擦洗,可以迅速除去过量的KMn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H2C2O4+H+→CO2↑+Mn2++H2O(未配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转移2
mol电子,就有1
mol乙二酸被还原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5
C.鞣酸亚铁和乙二酸都具有还原性
D.蓝墨水与红墨水混用易因胶体聚沉而导致书写不畅
5.黑火药的反应原理为:,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
A.和S
B.C
C.
D.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Fe+3Ag+=3Ag+Fe3+
B.氢氧化铜与硫酸溶液反应
OH-+H+=H2O
C.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CaCO3+2H+=Ca2++H2O+CO2↑
D.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l-、OH-
B.Ba2+、H+、
C.Mg2+、K+、OH-
D.K+、Na+、
8.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
A.发生丁达尔效应
B.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相同电荷
C.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D.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
9.反应
2Na2O2+4HCl=4NaCl+O2↑+2H2O
中,氧化产物是
A.Na2O2
B.NaCl
C.O2
D.H2O
10.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
B.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
C.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D.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11.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H2O2<Fe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4H+
B.H2O2+H2SO4=SO2↑+O2↑+2H2O
C.I2+SO2+2H2O=H2SO4+2HI
D.2Fe3++2I-=2Fe2++I2
12.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CO+2H+=CO2↑+H2O表示的是
①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K2CO3+H2SO4=K2SO4+CO2↑+H2O
③CaCO3+2HCl=CaCl2+CO2↑+H2O
④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显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移动
C.静电除尘利用的是胶体的吸附性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前者则没有
1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已知能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若生成NO的体积为0.448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氧化的的质量为1.44g
B.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4mol
C.至少需要的硝酸溶液
D.转移电子的总数为0.06
15.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和Pb2+,则与1.0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16.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CuO与稀硫酸反应:CuO+2H+=Cu2++H2O
B.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C.稀HNO3与Ba(OH)2溶液反应:H++OH-=H2O
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17.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A.H+、K+、Fe3+、SO
B.Ba2+、Ca2+、OH-、CO
C.H+、Na+、NO、Cu2+
D.NO3-、SO、K+、Mg2+
18.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9.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鸦病,久置的泡菜中常含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价变为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的维生素C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
B.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C.维生素C应具有还原性
D.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20.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Cl2
SO2
H2O
H2SO4
HCl

KClO3
HCl
/
Cl2

KMnO4
H2O2
H2SO4
O2
Mn2+
A.表中②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也是
Cl2
B.氧化性:KClO3>Cl2>H2SO4
C.由表中①组的信息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表中③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
2Mn2+
+5O2↑+8H2O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a.Cu
b.熔融NaCl
c.NaHSO4
d.CO2
e.H2SO4
f.酒精
g.KHCO3溶液
h.BaSO4
i.NaOH。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①属于电解质的是__
__
__
(填标号,下同);
②属于酸的是_
__
___;
③属于碱的是_
__
___;
④属于难溶盐的是_
__
___;
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
__
__;
⑥能导电的是__
__
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NaHSO4_
__
_
__
_
__
_
__
___;
②K2SO4__
_
__
_
__
_
__
__;
③NH4HCO3__
_
__
_
__
_
__
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2O3)_
_
_
__
_
__
_
__
__;
②Na2CO3溶液与过量稀盐酸混合__
_
__
_
__
_
__
__;
③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___
_
__
_
__
_
__
_;
④向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__
_
__
_
__
_
__
__。
22.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也被称为“碳海绵”,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可任意调节形状,弹性也很好,被压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它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能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已被报道的吸油力最强的吸油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碳海绵”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B.“碳海绵”放在水中会沉入水底
C.用激光照射“碳海绵”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碳海绵”净水原理与明矾净水原理相似
Ⅱ.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Fe(OH)3胶体丁达尔现象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原因是_____
_
__
_
__
_
__
_(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现象,你认为一天中最合适的时间是_____,理由是____
_
__
_
__
_
__
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现象有诸多不便,请设计一个你认为简单、环保且在家里能看到丁达尔现象的方法:______
_
__
_
__
_
__
__。
Ⅲ.由于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酸、碱、盐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时,胶体会发生聚沉;加热胶体,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吸附的离子受到影响,破坏胶体的稳定因素,胶体就会聚沉。已知豆浆里的蛋白质是带有负电荷的胶体分散质微粒,家庭制作豆腐时,用食盐或用硫酸镁都能使其凝固,请问哪一个效果更好?_____(填化学式)。
三、推断题
23.某河道两旁建有甲、乙两化工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收集了两厂排放的污水带回学校进行实验探究,工厂的师傅告诉同学们甲、乙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三种(各不相同)。
阳离子
、、
阴离子
、、
(1)甲同学用计(一种测量溶液酸碱性的仪器)测得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然后就判断了甲、乙两厂中所含有的离子。请你简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
(2)乙同学看到工厂师傅给出的离子后,认为可以在某工厂的废水中加入一种金属,从而回收另一种金属。请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写出甲、乙两厂废水混合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简述经上述处理后废水的主要作用:____。
四、计算题
24.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MnO2+4HCl(浓)MnCl2+2H2O+Cl2↑。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2)该反应中,若有0.2
mol
HCl被氧化,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________L。
25.(1)现有某气体(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其摩尔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试求
①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数为____。
(2)用双线桥表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当有被还原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Mn2O7为酸性氧化物,C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故B错误;
C.各项均符合物质的分类,故C正确;
D.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B
【解析】
A.江河水中的泥沙是胶体,遇到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了聚沉,日积月累,形成了三角洲,故A正确;
B.胶体依据分散剂状态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分散质对光的散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为渗析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只是将淀粉胶体和食盐分开,不涉及化学变化,故C正确;
D.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发生电泳,如用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电泳除去,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C
【解析】
“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发生了铁置换铜的反应。
“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胆矾即硫酸铜晶体,该过程中发生了铁置换铜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本题答案为C。
4.A
【解析】
乙二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升高了1价,两个碳原子化合价都升高,MnO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化合价降低了5,利用化合价升降法将离子方程式配平可得: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然后分析。
A.乙二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升高,是被氧化而不是被还原,故A错误;
B.根据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氧化剂是高锰酸根,还原剂是乙二酸,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5,故B正确;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即可除去蓝墨水中的鞣酸亚铁,再用乙二酸的稀溶液擦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鞣酸亚铁和乙二酸都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蓝墨水是一种胶体,蓝墨水与红墨水混用,易因胶体聚沉而导致书写不畅,故D正确;
答案选A。
5.B
【解析】
由反应可知,硝酸钾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转变成氮气,硝酸钾作氧化剂;硫单质转变成硫化钾,化合价降低,硫单质作氧化剂,碳单质反应后转变成二氧化碳,化合价升高,碳单质作还原剂。
故选:C。
6.C
【解析】
A.
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为:Fe+2Ag+=2Ag+Fe2+,A错误;
B.
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
Cu2++2H2O,
B错误;
C.
碳酸钙难溶于水的,用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C正确;
D.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D错误。
答案选C。
7.D
【解析】
A.
与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A不能大量共存;
B.
Ba2+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不能大量共存;
C.
Mg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C不能大量共存;
D.
K+、Na+、离子间不反应,D能大量共存;
答案选D。
8.C
【解析】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它们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的粒子直径大小约为1—100nm。据此解答。
A.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A错误;
B.雾是一种胶体,胶体呈电中性,胶粒带相同电荷,但这也不是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B错误;
C.胶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分散系性质的本质原因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的粒子直径大小约为1—100nm,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所以这种小水滴是一种胶体,这是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C正确;
D.布朗运动是微小粒子都能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D错误;
答案选C。
9.C
【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因此含有化合价升高元素的物质为氧化产物,在该反应中,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O2的0价,故氧化产物是O2,故C正确;
故选C。
10.A
【解析】
河虾中含有+5价砷,可以单独食用,+3价的砷有毒,不能食用,河虾中含有+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说明+5价砷化合价降低变为+3价砷,因此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故A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B
【解析】
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分析。
A.由A项反应可得还原性:SO2>Fe2+,与已知相符,A能发生反应;
B.由B项反应可得还原性:H2O2>SO2,与已知不符,B不能发生反应;
C.由C项反应可得还原性:SO2>I-,与已知相符,C能发生反应;
D.由D项反应可得还原性:I->Fe2+,与已知相符,D能发生反应;
故选B。
12.A
【解析】
①HCl是一元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①符合题意;
②H2SO4是二元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反应K2CO3+H2SO4=K2SO4+CO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②符合题意;
③CaCO3难溶于水,不能拆写为离子形式,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③不符合题意;
④CH3COOH是一元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拆写为离子,所以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2CH3COO-+CO2↑+H2O,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3.D
【解析】
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的胶粒由于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但胶体整体是不带电的,A错误;
B.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通电时,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B错误;
C.胶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C错误;
D.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会,故当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前者则没有,D正确;
答案选D。
14.D
【解析】
A.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的质量为,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14个参加反应时,只有2个中N的化合价降低,作为氧化剂,故反应中消耗0.14mol时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mol,B错误;
C.反应中消耗0.14mol,则至少需要0.5mol/L硝酸溶液的体积为,C错误;
D.反应中Cu元素从+1价升高到+2价,部分N元素从+5价降低到+2价,即每生成1molNO,转移3mol电子,则生成0.02molNO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转移电子总数为0.06,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已知Pb由+4价变为+2价,Cr由+3价变为+6价,设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有1.0mol×1×(6-3)=xmol×1×(4-2),解得x=1.5mol,故B正确。
16.D
【解析】
A.
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A不符合题意;
B.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
稀HNO3与Ba(OH)2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C不符合题意;
D.电荷未配平,离子方程应为:
,D符合题意。
故选:D。
17.D
【解析】
A.
Fe3+在溶液中是黄色的,题目要求是无色溶液,故A错误;B.
Ba2+、Ca2+、CO离子之间反应生成BaCO3,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Cu2+在溶液中是蓝色的,题目要求是无色溶液,故C错误;D.
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溶液中的各种离子都是无色的,故D正确;故选D。
18.D
【解析】
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化合可得到盐;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可生成盐;答案选D。
19.D
【解析】
A.中毒时,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氧化,该A正确;
B.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故B正确;
C.维生素C解毒就要使转化为,因此维生素C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中毒时,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氧化,亚硝酸盐被还原,亚硝酸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0.C
【解析】
表中各组发生的反应为:①组:Cl2+SO2+2H2O=H2SO4+2HCl;②组:KClO3+6HCl=KCl+3Cl2↑+3H2O;③组: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8H2O+5O2↑。
A.从反应中可以看出,表中②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也是Cl2,A正确;
B.②组,氧化性KClO3>Cl2,①组,氧化性:Cl2>H2SO4,所以氧化性KClO3>Cl2>H2SO4,B正确;
C.由表中①组的信息可知,氧化产物(H2SO4)与还原产物(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不正确;
D.表中③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8H2O+5O2↑,则离子方程式为2MnO4-
+5H2O2+6H+=
2Mn2+
+5O2↑+8H2O,D正确;
故选C。
21.bcehi
e
i
h
df
abg
NaHSO4=Na++H++SO
K2SO4=2K++SO
NH4HCO3=NH+HCO
Fe2O3+6H+=2Fe3++3H2O
CO+2H+=CO2↑+H2O
Cu2++SO+Ba2++2OH-=Cu(OH)2↓+BaSO4↓
Ca2++2OH-+CO2=CaCO3↓+H2O
【解析】
(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电子或者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能导电;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为碱,据此分析解答
(2)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硫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碳酸氢铵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据此书写电离方程式;
(3)①稀硫酸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②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③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④向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此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a.Cu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熔融NaCl是化合物,属于易溶性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c.NaHSO4是化合物,属于易溶性盐,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固体不导电;
d.CO2是化合物,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e.H2SO4是化合物,是酸,在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纯净物不导电;
f.酒精是化合物,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g.KHCO3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h.BaSO4是化合物,属于难溶性盐,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固体不导电;
i.NaOH是化合物,是碱,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固体不导电;
①属于电解质的有b.熔融NaCl、c.NaHSO4、e.H2SO4、h.BaSO4、i.NaOH,故答案为:bcehi;
②属于酸的有e.H2SO4,故答案为:e;
③属于碱的有i.NaOH,故答案为:i;
④属于难溶盐的有h.BaSO4,故答案为:h;
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有d.CO2、f.酒精,故答案为:df;
⑥能导电的有a.Cu、b.熔融NaCl、g.KHCO3溶液,故答案为:abg;
(2)①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故答案为:NaHSO4=Na++H++SO;
②硫酸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SO,故答案为:K2SO4=2K++SO;
③碳酸氢铵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NH和HCO,电离方程式为NH4HCO3=NH+HCO,故答案为:NH4HCO3=NH+HCO;
(3)①稀硫酸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答案为:Fe2O3+6H+=2Fe3++3H2O;
②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H2O+CO2↑,故答案为:2H++CO=H2O+CO2↑
③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Ba2++Cu2++2OH-=Cu(OH)2↓+BaSO4↓,故答案为:SO+Ba2++Cu2++2OH-=Cu(OH)2↓+BaSO4↓;
④向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故答案为:Ca2++2OH-+CO2=CaCO3↓+H2O。
22.B
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可见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
【解析】
Ⅰ.选项A,“碳海绵”内部有很多孔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催化剂,所以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选项B,“碳海绵”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所以其密度很小,不会沉入水底。
选项C,“碳海绵”内部充满空气,属于气溶胶,“碳海绵”的孔隙很多,激光能照射到内部的空气中,从而产生丁达尔现象,即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选项D,“碳海绵”的净水原理是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胶体具有强的吸附能力,故二者净水原理相似。
Ⅲ.因为豆浆是一种胶体,且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负电荷,相同数量的和,后者所带的电荷多,故加入的效果更好。
23.三种阴离子中只能和共存,二者存在于同一个工厂的废水中,而与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只能和、存在于同一个工厂的废水中。由于甲厂排放的废水显碱性,所以甲厂废水中含有、、,而乙厂废水中含有、、
混合后生成沉淀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反应后经过滤的废水主要含,可以用作化肥,用来浇灌农田,也可以提取固体作为工业原料
【解析】
甲同学用计测得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说明甲厂含有,而只能和K+共存,说明乙厂含有和,只能和共存,则乙厂含有和,和,甲厂废水中含有、、。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说明甲厂含有,三种阴离子中只能和共存,二者存在于同一个工厂的废水中,而与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只能和、存在于同一个工厂的废水中,所以甲厂废水中含有、、,而乙厂废水中含有、、;
故答案为:三种阴离子中只能和共存,二者存在于同一个工厂的废水中,而与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只能和、存在于同一个工厂的废水中。由于甲厂排放的废水显碱性,所以甲厂废水中含有、、,而乙厂废水中含有、、;
(2)利用置换反应,加入单质铁可以置换出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和反应,和反应均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的溶液为硝酸钾,可做化肥或工业原料;故答案为:混合后生成沉淀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反应后经过滤的废水主要含,可以用作化肥,用来浇灌农田,也可以提取固体作为工业原料。
24.1:1
22.4
【解析】
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解答;根据反应方程式及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相关计算。
(1)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由+4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MnO2作氧化剂;Cl元素化合价升高,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氧化产物为Cl2;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2)若有0.2?mol?HCl被氧化,则失去0.2mol电子,由方程式可知应生成0.1mol氯气,则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为:2.24。
25.×22.4
2
22.4
【解析】
(1)根据n===;
(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用双线桥的箭头由氧化剂指向还原产物,由还原剂指向氧化产物,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找到转移的电子数,生成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由n=,得到二氧化硫的体积;
(1)m
g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nVm=×22.4L;
所含气体的分子数N=nNA=×NA
mol,该分子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为×NA×2=;
(2)由于铜的化合价升高了2,硫的化合价降低了2,所以该反应转移2mol电子,表示方法为:;当有2mol硫酸参加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电子,生成1mol;所以则当有被还原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生成为1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V=nVm=1mol×22.4L/mol=22.4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