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与视图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知识梳理-重点解析-深化练习
29 小结课
知识梳理
三视图
视图的概念
画法
应用
当我们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看得见的部分轮廓线为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为虚线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知识梳理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
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
三视图
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
知识梳理
1. 三视图的概念
主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正面
高
长
宽
宽
侧面
水平面
俯视图
左视图
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个物体的一张三视图.
知识梳理
2.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知识梳理
3.三视图的画法:
(1) 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2) 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高
长
宽
宽
(3) 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
与俯视图宽相等;
知识梳理
(4) 为表示圆柱、圆锥等的对称轴,规定在视图中加画点划线表示对称轴.
3. 三视图的画法: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高
长
宽
宽
画三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知识梳理
4.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1)位置关系: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都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主视图在左上边,主视图的正下方是俯视图,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
的高和宽.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高
长
宽
宽
知识梳理
(2)大小关系:三视图之间的大小是相互联系的,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高
长
宽
宽
4.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5.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主面和左侧面的局部形状,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知识梳理
6.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1)先根据给出的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并确定立体图形的长、宽、高、底面半径等;
(2)根据已知数据,将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求展开图的面积;或结合几何体体积公式求出立体图形的体积.
重点解析
重难点1: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1. 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左视图为矩形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圆
三角形
重点解析
2. 由4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它的主视图是( )
A
重点解析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3.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几何图形,画出它的三视图.
重点解析
3.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几何图形,画出它的三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重点解析
1.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三视图,画出几何图形.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重难点2: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重点解析
2. 如图所示是由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由 ________个正方体搭成的.
6或7或8
1
1
至少有一处有3个
重点解析
如图是某圆锥的三视图,请根据图中尺寸计算该圆锥的表面积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重难点3: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面积
解:由三视图知,圆锥的高为23cm,底面半径为 2 cm,
∴圆锥的母线长为 4 cm.
∴圆锥的表面积为 π×22+π×2×4=12π ≈37.7(cm2).
?
重点解析
深化练习
1.湖南省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省考古研究所在冷水滩钱家州征集到一个宋代“青釉瓜棱形瓷执壶”,如图所示,该壶为盛酒器,瓷质,侈口,喇叭形长颈,长立把,则该“青釉瓜棱形瓷执壶”的主视图是( )
D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 )
A.直三棱柱
B.长方体
C.圆锥
D.立方体
A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3.如图是下列哪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 )
与主视图不符
与俯视图不符
与俯视图不符
C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4.一个几何体及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正确的是( )
B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5.如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这个几何体中小正方体共有 个.
8
本题源自《教材帮》
2
1
1
2
1
1
深化练习
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正六边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正六棱柱,其底面边长为 2,高为 4,故其底面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 3,所以所求表面积为 2×4×6+2× 12 ×2 × 3 ×6=48+123 .
?
48+123
?
本题源自《教材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