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演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演讲稿,了解有说服力的演讲稿应该观点鲜明、佐证有力、表达有感染力。
2.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合作探究),借助多种资源完善演讲内容。
3.在演讲的过程中,通过语气、语调、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
4.养成有礼貌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演讲,学习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拟定演讲题目,根据一定的要求写好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教学难点
了解演讲,学习写演讲稿,并练习演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搜集资源,了解“演讲”
1.搜集、阅读演讲稿,观看演讲视频。
2.小组推荐优秀作品,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以《超级演说家》节目中的演讲内容《做一个怎样的子女》(作者:王帆)为例。
题目
优点一
优点二
……
组内补充意见
好演讲
《做一个怎样的子女》
眼神
肢体语言
语速语调
好稿子
《做一个怎样的子女》
真实经历
感人的事例
列举的生活琐事和主题形成反差
3.结合所学,自己确定主题,尝试撰写演讲稿。
(1)选择话题范围:科学、读书、家乡新貌、健康饮食……也可以自定。着眼点要小,想法要新颖独特。
(2)取材。单元学习开始前酝酿教师提供几个观察体悟点供学生参考:可以是你在活中对某一件事的看法,比如说垃圾分类;可以是你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思考,比如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以是你在阅读过程中突然产生的感悟,比如说由《鲁滨逊漂流记》想到了坚强独立……
要想让观点鲜明、吸引听众,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切忌千篇一律。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体会,一件小事都能让你有所启发。
(3)搜集并阅读相关的资料。
(4)提炼观点。
①教师举例,引导启发。
②小组交流,相互启发。
为了演说这样一个观点,可以充分利用之前搜集的材料。有的是正面印证观点,有的是反面印证观点。
③尝试撰写演讲稿。
学习活动二:学习例文,酝酿“演讲”
1.分享看过的和亲身经历的演讲。
2.交流对演讲的认识。
要点:
(1)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是指在公共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一具体问题阐述见解或抒发感情,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演讲的特点:针对性、鼓动性
(3)演讲的基本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佐证有力,感情充沛;语言丰富,仪表大方。
3.分享并修订
(1)小组内轮流分享演讲内容,发现优点,总结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推荐范文启发修改。
范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他请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实验即将开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声响了,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在场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位外国专家连声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点评:
演讲稿结构清晰,首尾呼应,开篇讲合作的重要性,结尾再次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演讲稿的主体部分从什么是合作,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以及合作不仅要有同一目标,还要有牺牲精神几个方面分层阐述,层层递进。
演讲稿多角度选取事例,通过乐团演奏和模拟逃生实验两个例子,从多个角度谈合作。
演讲稿把合作比喻成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形象、贴切。
第2自然段利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加演讲的节奏感,增强感染力。第2、3自然段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倾听者带入到演讲情境中,更便于抒发演讲者的情感。
4.全班交流评价。
评价要点:
(1)观点是否鲜明。
(2)是否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等。(以《开国大典》为例)
(3)是否有感染力,是否引用了生动的故事。(以《灯光》为例)
(4)思考角度是否广泛:正反角度;超越时空限制。
(5)是否提取了“细节”要素。(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
学习活动三:实践活动,展示“演讲”
1.修改演讲稿,抓要点,列提纲。
要点:提炼要点记忆,避免演讲时出现停顿、忘词现象。
2.尝试演讲,同伴评价。
要点提示:
演讲者:
(1)表达有条理。
(2)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听众:
(1)听讲时注意体态,目视演讲者,表情专注。
(2)听完以后要热情鼓掌。
3.观看《我是演说家》第五季冠军争夺战精彩片段。
4.再次体会演讲时应注意的细节:
(1)避免一些下意识的小动作。人一紧张就会做一些小动作,如把手插在口袋里、玩弄头发、身体来回晃动等,演讲时应予以避免。
(2)控制音量、控制语速。不可太高、太低、太快,要让人听清、听懂。
(3)注意眼神交流。偶尔环顾四周,不要只盯着一个地方,要让人觉得你是真的在和他人交流。
(4)如果不是正式演讲的话,记不住稿子也不要紧,但不能照着稿子念。
5.课下继续演讲。
精彩片段:
师:刚才,××同学发表了他的演讲《学会沟通》,首先请同学们来评一评他演讲的内容。
生:我觉得这篇演讲稿的层次很清楚,通过两个例子来讲沟通的必要性,同时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此外,这两个事例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沟通的,思考得更加完整了。
师:正如两位同学所说,这篇演讲稿的结构非常清晰,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层层递进,将沟通的好处说得有理有据。
生:我觉得这篇演讲稿之所以好,还在于××同学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比如他开篇就用了一个排比的句式,既有节奏感,又让人觉得演讲者是满怀情感的。
生:是的。除了排比,文章还运用了比喻、设问等手法,同样起到了增强情感的作用。
生: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演讲者如何拉近与倾听者的距离呢?演讲的时候就像面对面那样,用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更利于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在陈述事实的过程中不忘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呼应观点。就像他的演讲一样,每一个事例后面都有自己的感想。
师:大家从××同学的演讲中获得了很多演讲的密码,这让老师更加期待你们的演讲!接下来,请同学们从他演讲的仪态方面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Ⅹ×同学的演讲仪态非常棒,他的眼睛一直在看着我们,这起到了一个沟通的作用。
师:是呀!从他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一种自信。
生:我觉得他的肢体语言非常自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
生:我想问××同学一个问题,这么长的稿子你是怎么背下来的?
××同学:其实我也没有背下来,只是比较熟悉。我在脑海中只记着一个大概的思路,通过两个故事从两个方面讲沟通,由于这两个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所以我在讲这两个故事的时候,都在头脑中回想着画面,边想边讲,就比较自然。
师:谢谢两位同学,他们的对话,让我们对如何演讲有了更深的体会。
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演讲实例理解演讲,不仅涉及演讲内容的结构特色、表达技巧,还关联演讲本身的技巧,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还通过师生互动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