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9 18: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平时阅读到的和自己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的写法。
2.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迁移,体会反复修辞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的写法。
体会反复修辞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强化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交流平台,再学点面结合
1.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回忆一下,有哪些?
2.这些场面描写都运用到了同一个方法,请你联系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3.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4.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场面的吗?
5.《红楼梦》里有一段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场面描写,请你赏析:其中有哪些点”的描写?这么写有什么妙处?
出示: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6.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描写场面的?
7.请课后观察一个场面,可以是挤公交车的场面,可以是中午食堂就餐冲锋排队的场面,或者是其他你熟悉的场面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片段写话。
学习活动二:词句段运用,提升表达
(一)反复修辞的妙用
1.对比阅读,感受差异。
(1)出示第一组对比阅读:
①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与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这样两句话,请你朗读感受,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要点:第一句两个“只听见”反复,更加强调了全场的肃静,其余的声音都听不见,这样的表达效果更好。
出示第二组对比阅读:
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我满心的愉快。
②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样两句话,请你朗读对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要点:第一句两个“是那么”反复,把空气的清鲜和天空的明朗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勾连所学,加深印象。
(1)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之前的课文里也学到过,你能回忆起来吗?
交流并相机出示:
①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②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2)你能再品品这些学过的句子,说说反复修辞的妙处吗?
要点:
第一句,两个“是那样”的反复更加强调月流明亮柔和的特点;第二句,两个“那么”的反复突出了作者对姑爹的小渔船情感深厚,难以忘怀。
小结: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可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3.迁移运用,尝试仿写。
(1)在自己的习作草稿中,试着用一用反复修辞。
(2)指名交流,对比句子前后变化。
(二)提示语的丰富性。
1.丰富的“说”法。
(1)比较朗读第一组: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有人说:“多好啊!”
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比较朗读第二组:
①“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说。
②“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要点:写对话的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词语来代替“说”,使语句更加生动传情。
(3)写人物对话时,有很多词可以代替“说”字,你还知道哪些?举行一个小组竞答,每组同学都需发言,老师依次点名回答,每答出一个即可加一分,答不出或重复则不计分,看哪个小组的分数最多。
(4)对这些能替代“说”字的词语进行分类积累。
2.不用“说”的提示语
(1)写人物说话,可以根据情景选择不同的词语代替“说”。有同学说,不用这样的词语,他也能写好人物提示语。我们来读读他写的句子,看看能发现什么奥秘。
①“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②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如果在这两个句子中加入“说”,会怎么样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①“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②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说:“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3)请同学们试着从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找找这样的句子。
小结:单单一个“说”字,就有很多种表达方法,我们的语言多么丰富。在表达时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表达的情感,正确地运用语言。
3.修改习作,活学活用。
(1)展示同学们之前的习作例句,试着改一改提示语,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更能传情达意。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先观察,再仿写,掌握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的要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2.查阅资料和朗读感悟,理解赞扬爱国英雄的四句名言;背诵积累名言,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赞扬爱国英雄的四句名言;背诵积累名言,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
掌握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的要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书写提示,展示作品
1.欣赏作品,了解章法
(1)书法作品有哪些格式?
出示横式、竖式两幅硬笔书法作品的图片,学生欣赏观察。
(2)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出示一幅横式的书法作品,学生观察。
要点:硬笔书法作品包括题目、正文、落款,更为完整的作品还会有印章。
(3)观察两幅作品,留意题目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要点:
竖式时,题目可置于最右列中间位置;
横式时,题目可置于结尾的摘抄说明。
(4)落款的书写又有什么不同?
要点: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落款字体小于正文字体,书体可与正文相同。
2.指导观察,归纳方法
(1)本课学习写一段横式的文字。出示本课书写内容,学生朗读。
(2)仔细观察,这段文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要点:
①文字写在格子中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均等,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均等,这是行款整齐。
②文字开头空两格,前后安排合理,这是布局合理。
③字的大小一样,做到大小均匀。
④整段文字干净,没有涂抹;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⑤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3.仿写练习,规范双姿。
(1)学生拿出带有范文的作业纸,拿起笔。
(2)背诵《写字歌》,边背诵边按要求摆好写字姿势。
(3)学生仿写,注意格式正确、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4)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4.辨析矫正,示范指导
(1)结合自己的书写,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2)展示一位同学的书写作品,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3)学生修改书法作品。
5.自评互改,作品创作。
(1)展示两幅学生仿写的作品,集体评价。
评一评作品有哪些优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同桌按照刚才的方法互评。
(3)在互评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书写。
6.佳作欣赏,归纳提升。
(1)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欣赏点评。
(2)今天练写了一段横式的文字,谈谈收获。
(3)课后找一些名言警句进行行款练习,尝试用竖式的格式来书写。
学习活动四:日积月累,熟读成诵
1.检查预习,理解句意。
(1)课前同学们已进行了自主预习,结合相关资料,说说对名言名句的理解。
(2)你对哪句名言感触最深?说说体会。
2.联系名人,熟读成诵
(1)读着这些名言名句,你想到了哪些人?
(2)这些名言名句都是形容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爱国英雄的,用来形容本单元所认识的英雄人物也很贴切。朗读名言名句。
(3)比一比,看谁能把这四句话最先记下来。
3.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你还知道哪些赞颂爱国英雄的名言名句?
(2)课后不断日积月累,将这些爱国名句熟读成诵。
精彩片段
师:写人物说话,可以根据情境选择不同的词语代替“说”,如训斥、怒骂、吼叫、夸赞、驳斥、咒骂、辩解、劝说、质疑等。有同学说,不用这样的词语,他也能写好人物提示语。我们来读读他写的句子。
生:“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生: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奥秘?
生:第一句中,提示语是说话人的心理活动,第二句中,提示语是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两句都没有用表示“说”的词语。
师:看来,你也是个写作高手,慧眼识珠。
师:如果在这两个句子中加入“说”,会怎么样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生:“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生: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说:“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师: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呢?
生:用了“说”反而啰嗦了。不用“说”,不仅不影响理解,还使得句子更加生动了。
师:看来同学们发现了丰富提示语的又一奥秘。请同学们试着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找这样的句子。
生:“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点评:
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神态代替“说”作为提示语,更能让读者感受说话人当时的所思所感,提示语形式也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