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9 18: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宇宙生命之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会写“谜、尚”等14个字,熟练掌握易错字“揭、御”的书写要点。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及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了解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及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了解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及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了解科学概念,积累科学词汇
1.播放宇宙星空视频,谈话引入新课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科学概念。
(1)组织交流:
太阳系
银河系
恒星
蛋白质
核酸
厌氧菌
氧气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磁场
臭氧层
紫外线
宇宙线
有机分子
微生物
陨石
(2)区分哪些词汇不影响理解课文,哪些词汇必须理解。例如:温室效应、有机分子、微生物、陨石等。
(3)借助图文资料,理解重要概念。
4.比一比:词语辨析
发现一分析一证明
要点: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看到前人没有看到过的事物或规律;分析指研究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或事实来断定事物的真实性。
猜测一观测一检测
要点:猜测指凭借想象作出判断;观测指对事物进行观察并测量;检测指对事物进行检验并测定。
5.填一填:选择上述词汇填入下列语句。
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
)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
)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对火星进行了近距离的(
),(
)那不是运河,而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在火星着陆,从土壤中未(
)到有机分子,也未(
)微生物的存在,(
)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学习活动二:借助旁批阅读,学习阅读策略
1.情境任务:假如你是中国科学院宇宙生命研究所的一名科学家,有人问你: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你根据研究资料《宇宙生命之谜》,会告诉他哪些宇宙生命研究的新成果?
2.指导阅读:不参阅旁批,浏览全文,找出相关研究新成果(公众未知的信息内容),标注相关语段;然后参照旁批,跳读对应语段。
(1)想一想:第一次阅读中哪些语段未能关注?
(2)运用旁批提示的方法标出需要发布的关键内容。
提示:阅读方法有“找中心语句、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逐层分析”等。
3.交流归纳,列出相关内容提纲。
要点:
(1)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
(2)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环境条件,证明不存在生命。
(3)火星四个方面的环境条件,说明生命难以存在;火星的土壤分析及表面取样检测结果,证明没有生命存在。
(4)太空陨石中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可能存在生命。
4.回顾阅读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1)回顾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哪些方法便捷、有用,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2)寻找“阅读任务”与“阅读方法”之间的关联性。
提示:采用表格进行分析。
阅读任务
阅读方法
阅读效果
解答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
浏览
略去无关语段
找中心句
判断语段关键内容
画关键词
按序罗列要点
提取关键信息
准确解答疑问
逐层分析
条件排除法简单明了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及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2.能借助图文资料,了解文中重要的科学概念,归类积累科学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借助文中旁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策略,了解思维过程;借助任务活动,熟练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及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
借助文中旁批,进一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运用阅读策略,解决阅读任务
1.情境任务:如果你是中国科学院宇宙生命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要判断太阳系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你将制订怎样的研究方案?请依据《宇宙生命之谜》,写一份科学的研究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拟定阅读任务群
(1)研究目标;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研究路径方法);
(3)逐个测定太阳系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的环境条件(行星探测方法);
(4)对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火星进行系列研究(火星探测方法)。
3.根据任务进行选择性阅读,对关联语段进行细读,提取关键信息。
提示:
(1)运用表格,将研究任务与阅读发现对应起来,边读边记。
(2)增加月球的研究任务,可以参阅相关资料,归纳可行的探测方法及研究结论。
研究任务
探测方法
研究结论
判断太阳系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水星等6个行星的环境条件
火星的环境条件
月球的环境条件
4.运用阅读中提取的关键信息,拟定一份科学简明的研究方案。
提示:
(1)参照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
(2)文稿要求简明扼要、用语科学。
5.交流研究方案,评选“首席科学家”。
提示:
(1)对照“科学、简明”的评比标准,对研究方案进行评比及修改。
(2)采访“首席科学家”:你能写出这样一份科学简明的研究方案,有哪些阅读经验?从阅读焦点内容以及阅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学习活动四:变换阅读任务,检测运用水平
1.情境任务:100年后,我们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阅读《宇宙生命之迷》《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想象未来的科技进步,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
2.采用表格式分析法,对任务作出分析:一是从课文中摘录语段,对火星的环境条件进行逐一分析,找出难以生存的环境因素;二是依据科技进步,想象可能的环境改造计划,创造人类必须具备的生存条件。
判断
火星生存条件分析
火星环境改造可能(设想)
可以移居或不能移居
昼夜长短相近
适合人类
有四季更替
适合人类
大气层稀薄,96%是二氧化碳
氧气离析机:从二氧化碳中分解出氧气穹顶居住区:建造一群有穹顶的大屋子
……
……
3.根据表格中的分析与设想,判断阅读理解与科学想象的“星级水平”。对“五星级”设计师进行采访:阅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材料?又是如何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想象设计的?
4.回归整体,探讨写法:假如你是一名科普作家,要写一篇关于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文章,怎样才能写得吸引人?阅读《宇宙生命之谜》探讨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采用列举法,将创意方法及案例结合起来破解引人入胜的“秘密”。
吸引人的语段
有创意的写法
阅读者的体验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引用神话故事
产生神秘感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地球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宇宙,一圈一圈写开去
引发大胆猜测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
……
……
……
……
5.课堂小结。
有效阅读策略:一是对阅读任务进行分析,确定阅读重点内容;二是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三是根据阅读效果,反思阅读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6.拓展实践:搜集古今中外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图片,以“宇宙的奥秘”为主题举办一次文章、图片展。
板书设计
10.宇宙生命之谜
找中心语句
画关键词
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
提取关键信息
逐层分析
精彩片段
师:100年后,我们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请你阅读《宇宙生命之谜》《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想象未来的科技进步,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
生:文中说“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从这些条件来看,火星适合人类居住。
生:“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这一点又和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相似。
生:下文谈到这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只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而已,并不适合居住。
生:“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师:是呀,从这些观察与发现中,我们确确实实能够证实目前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生:我赞成《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说的:火星上原本有水,只是没有留住而已。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根据阅读材料作出有理有据的分析。火星看似干涸,实则空气中饱含水分;看似了无生机,实则像极了古诗词中描述的那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发挥你的想象,你会创造哪些条件或环境?
生:生存需要氧气我想可以制造氧气离析机,将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气,从而解决人类移居火星所必须解决的呼吸问题。
生:火星上除了具有核能外,还有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其地表下还可能会有洞穴;我们可以效仿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在洞穴表面盖上厚厚的土壤来屏蔽辐射,为移民者提供一个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
生:人类自古以来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果火星移民真的成功,移民到火星上的人类会逐渐因为环境因素改变自身的体质。
生:移民到火星的人类,为了抵挡火星的恶劣环境和大量辐射,皮肤会逐渐进化蜕变成红色,逐渐适应火星的自然环境。
生:如果人类在火星待了一百年,经过几代的繁衍就可能不用借助任何外部工具就能在火星生存,成为一个真正的火星人。
生:在火星上建造一个大型城市,利用火星上的能源制造氧气,提取液态水,种植农作物,这样就万事俱备了。当然,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但是100年以后,或者1000年以后,也许真的可以实现。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火星的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移居火星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它非常难。改造火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想象总是要有的。在刚才的交流中,谁的科学想象最具说服力呢?
(学生投票,对“五星级”设计师进行采访)
师:阅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材料?又是如何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想象设计的?
生:《宇宙生命之谜》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两篇文章中都是介绍火星的,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而人类的生存又离不开氧气,根据这一点我设想若能有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装置,生存就有了极大的可能性。还有水的问题,若能留得住,生命就可能存在。
师:是呀,只要解决以上问题,火星可能就会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点评:
阅读方法需要在情境任务中得到检测。100年后,我们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学生借助阅读材料,作出了有理有据的判断。在阅读与判断中,学生需要熟练运用找中心句、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逐层分析等阅读方法。同时,学生在畅想未来的环境改造计划中,对探索宇宙与探索自然,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