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3张PPT)+微课+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3张PPT)+微课+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8 15:00:30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课前提问
1.晋国被哪几个国家过分?
2.战国时期三场著名战役。
3.商鞅变法的支持者是哪位国君?
4.商鞅变法有何作用?
5.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6.修建的时期是春秋还是战国?
7.都江堰工程中的鱼嘴的作用是什么?宝瓶口的作用是什么?用于灌溉的是内江还是外江?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指的是什么?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8课
百家争鸣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老子(李耳)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姓孔,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生平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核心思想


爱心、同情心
和谐相处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想主张之一:政治思想
(1)“仁”的思想
(核心思想)

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他人;
②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
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停的哭泣。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你能说出学过的历史中“德治”的例子吗?
正面:尧、舜、禹
反面:桀、纣
温故知新
思想主张之二:教育思想
(1)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3)注重道德教育等。
因材施教
冉求和仲由先后问孔子: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回答仲由说:有父兄在,怎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又回答冉求说:听到了就行动。
公西华见回答不一样,就问孔子这是什么道理。
  孔子回答道:冉求遇事谦逊谨慎,所以我鼓励他果断大胆;仲由好勇过人,因此我希望他约束自我。
  
——《论语·先进》
教育方法
不分出身,有教无类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不平等
平等
官学
私学
分析对比
颜回
闵子骞
原宪
子路
仲弓
曾参
有教无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文化贡献
?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
?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康熙为北京孔庙所题
何谓“百家”
,何谓“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和代表人物?
三、百家争鸣
儒家孟子
儒家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家学派代表人
三、百家争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孟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儒家学派代表人
三、百家争鸣
《荀子》书影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儒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三、百家争鸣
《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三、百家争鸣
《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三、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荀子》
实行“礼治”


墨翟(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能之人治国;提倡节俭


韩非
(韩非子)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庄周(庄子)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墨家:墨翟)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生共勉: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儒家
法家
道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1、下列属于老子的思想是(

A.“仁”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兼爱”“非攻”
2、下列关于孔子的言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对学生讲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与学生一起讨论西周的制度的弊端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C
课堂练习
3、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墨子思想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褔兮,祸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4、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固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互爱互利,反对战争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
C
质疑再探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先组内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组间讨论决定。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