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15、水蒸发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一)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了解蒸发现象及蒸发要从周围吸热;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
重点难点:了解蒸发现象及蒸发要从周围吸热;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
前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蒸发现象,猜测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你们平时喜欢不喜欢玩水呢?
生:(齐声)喜欢!
师:好!让我们一起把小手伸进水里,(师生同做)取出来,(示范甩一下手)注意观察!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呆一会儿)
生:手上的水变干了。
生:手上的水慢慢消失了。
生:老师我发现刚开始手上有水,等一会儿,水就没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
师:下面,再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每人拿起湿布在镜上子擦一下(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过一会儿)
生:镜子上的水珠没有了。
生:镜子变清晰了。
生:开始镜子上很模糊,一会儿,水迹慢慢地缩小,再过一会儿,镜子就变干了。
师:
!同学们看到手上的水没了,镜子上的水变干了。看到这两种现象,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手上的水怎么没了?
生:镜子上的水怎么变干了?
生:水变成了什么?
生:水到底跑哪里去了呢?
师:哪位同学知道水变成了什么,跑哪里去了?
生:水可能跑到空气中了!
生:水好像变成了蒸气,跑天上去了。
师:那谁能说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的现象呢?
生:烧开水时,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生:洗过的衣服,慢慢干了。
生:洗过头后,头发也慢慢干了。
生:雨过天睛,地上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大家做的两个小实验以及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都是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板书:23蒸发
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活动二
课件出示一个男孩刚从游泳池出来,身上发抖的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中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一个小男孩从游泳池里出来身体在发抖。
师:同学们在洗过澡后有这种感觉吗?
生:(齐声)有。
师: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他为什么会冷呢?
师: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棉纱、水来研究这个问题。用棉纱将一只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内温度相同的水,取出来,停留在空中,同学们猜一猜,温度计的读数会怎样呢?
生:下降(25人)。
生:我觉着应该上升(4人)。
生:我认为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因为水的温度和室内温度是一样的。(老师同时统计持不同意见的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到底哪些同学的想法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动手实验。
师:那现在同学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分工去研究研究,并要及时的做好记录。(教师发放记录表,巡回辅导,学生实验,实验完毕)
师:同学们的实验已经做完了,并且认真地做好了记录,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一组):我们组的温度计刚从水里出来时是22℃;1分钟时是19℃;2分钟时是17℃;3分钟时是16.5℃;4分钟时是16℃。(教师同时在一组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点上点)
师:现在让我们用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通过刚才的实验以及这条图线,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温度是下降的。
师:这能不能说明这25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齐声)能!
师:还不能!为什么呢?因为做这一次实验是不够的,科学不是偶然的结果。
那咱们再来看一下第二小组的实验结果吧。
生(二组):我们组0分钟的时候是22℃;1分钟时是19.5℃;2分钟时是17℃;3分钟时是16.5℃;4分钟时是16℃。
(教师在二组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点上点)
师:我们依然用线把点连接起来。通过观察,发现--
生:温度也是下降的。
师:第二小组的实验又一次证明了这25位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
三四小组再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三四小组汇报完毕)
师:现在老师把三、四小组的点都用线连接起来。看来三、四小组的结果和一、二小组的结果是--
生:(齐声)一样的!
师:这四次实验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温度是--
生:(齐声)下降的!
师:同学们要知道,在科学研究中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科学的结果不是偶然的,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得起反复再反复的检验!
师:四个小组的实验都证明了温度是下降的,那么,为什么温度计的读数会下降呢?也就是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因为水蒸发时吸收了温度计液泡里的热。
师:温度计的液泡处在水的周围,也就是说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板书: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大家,刚从游泳池出来身上为什么会冷了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从游泳池出来,身上的水蒸发,会吸收身体里的热,所以身上感觉到冷。
师:对!你说的非常好!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业:学习指导与训练
板书设计:
15、水蒸发
一、概念: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二、条件:任何温度下
三、蒸发的位置:液体表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
师:现在每组桌上都有湿布,(顺手拿起一块湿布)谁能想办法让这块湿布尽快变干呢?
生:可以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
生:也可以放在暖气片上。
生:可以用风扇吹一吹。
生:还可以拧一拧,甩一甩。
……
师:为什么要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呢?
生:因为温度高了,干的才比较快。
师:那你认为蒸发的快慢与--
生:(齐声)温度高低有关。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风吹一吹呢?
生:风吹可以使空气流动的快,蒸发快。
师:那你的意思是蒸发的快慢还和--
生: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系。
温度高低
(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空气流动快慢
师:这也只是同学们的一种想法,科学可不能想当然!到底水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和温度、空气流动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呢?
生:(齐声)想!
师:那哪个小组愿意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呢?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指定两个小组)
师:那好,第一、二小组就来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老师给你们很多的材料。(教师随时发放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两个同样大的盘子、火柴、滴管。)
师:三、四小组就来研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关系,好吗?
生:好!
师:老师给你们的材料更好玩,看,微型小风扇!
(随手发放小风扇,学生感到非常惊喜)
师: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做实验呢?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讨论好之后,就开始动手研究吧!
(学生做对比实验,几分钟后)
师:同学们!通过做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二组)(举手)我们组发现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系。
师:那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呢?
生:我们是在两个盘子里分别滴上相同量的水,一个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放在桌上不动,过一会儿,被加热的水很快就蒸发完,变干了,而另一个盘子里的水蒸发的就很慢。因此,我们知道温度高,蒸发的就快,温度低,蒸发的就慢。
师:那你们为什么在两个盘子里滴同样多的水呢?
生:这样才能正确的做对比实验呀。
师:对!我们应该在同样大盘子里滴上同样多的水,只改变温度这样才能正确比较蒸发的快慢是否跟温度有关系。
师:第一小组你们研究的结果和他们的一样吗?
生:(一组)一样。
师:通过实验,一、二小组的研究都说明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
师:第三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吧!
生:(三组)我们发现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有关系。
师:怎么研究的?
生:把两块纱布浸湿,一个用小风扇吹一吹,另一放在一旁晾,用风扇吹的纱布干的快。
师:做实验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呢?
生:两块纱布一样大,湿度相同。
师:非常好!那你们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的快。
师:真不错!四组是怎样研究的呢?
生:(四组)和三组的一样,并且结果也一样!
师:看来三、四小组的实验结果都说明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空气流动有关。(去掉板书中的问号)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水蒸发的快慢除了和温度、空气流动有关,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沉默)
师:(教师随手拿起桌上的湿纱布)这块湿布,你是展开干的快呢?还是叠在一起干的快呢?
生:当然展开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展开面积大,这样蒸发的就快。
师:这说明蒸发的快慢还和--
生(齐声):表面积大小有关系。
师:在生活当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增大面积加快蒸发的现象呢?
生:农民伯伯晒粮食时,都要摊开晒。
生:还有晒衣服晒被子时,也要展开晒。
师: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希望同们们在课下注意留心观察!
温度高低
(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空气流动快慢)
表面积
评价
师:短短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那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蒸发。
生:我知道了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生:我还知道了怎样加快蒸发。
师:你们喜欢科学课吗?
生:(齐声)喜欢!
生:我觉得很有意思!
生:我很高兴能够在科学课上做实验。
生:我还愿意再上这样的科学课。
师:同学们喜欢科学课,老师非常高兴。
拓展
师:好了!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蒸发,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知道了如何加快蒸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避免蒸发的,希望同学们到课下留心去观察、去寻找看哪些地方需要避免蒸发,好吗?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业:学习指导与训练
板书设计:
15、水蒸发
一、概念: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二、条件:任何温度下
三、蒸发的位置:液体表面
四、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通速度
教学反思
16、水沸腾
时间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感。
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重点: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难点:在探究水的沸腾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感。
前置作业:
酒精灯、火柴、温水、计时器、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13组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你们亲自烧过开水吗?你认为在开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
2、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沸腾,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猜想:你认为水烧开时会有什么现象?
2、小组讨论,根据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小组汇报设计实验方案。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小组合作):
①小组长分好工:(观察、记录、操作、计时)。
②按步骤操作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③不讲与实验无关的话,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④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别碰到酒精灯或水等以免烫伤自己。
⑤汇报交流。
5、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并完成讨论问题:
①水为什么翻腾?
②水中的气泡可能是什么物体?从哪来的?
③这些气泡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
6、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沸腾?
7、师出示"沸腾"定义后,请学生齐读加深理解。
8、提问: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还会上升吗?生尽情地回答(板书:液体的沸点)。
三、巩固应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的"沸腾"、"液体的沸点"是什么样子的?)
1、什么是沸腾?
2、什么是液体的沸点?
四、课外拓展
1、查阅资料:
①在高山上和海边烧水,水的沸点是一样的吗?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详见课本p59
2、自制小制作:小小蒸汽动力机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业:学习指导与训练
板书设计:
16、水沸腾
概念:水达到一定的温度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地翻滚,这种现象叫沸腾。
发生部位:内部及液体表面同时进行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
温度变化:保持不变
沸点: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的这个点,就是水的沸点。
教学反思
17、水蒸气凝结
时间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⒈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初步学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⒉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水蒸气凝结与温度的关系的对比实验;初步学会做露的模拟实验);归纳能力(运用差异法归纳水蒸气凝结的条件)和推理能力(根据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推理露的成因)。
⒊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凝结现象,培养实验和归纳能力
前置作业:
带盖的杯子、烧杯、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铁罐头筒、冰块、布、温度计、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⒈上节课,曾经给大家布置了一些预习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在你们预习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提出了哪些问题?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活动呢?(学生自由发言,简单介绍活动情况)
⒉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课
⒈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的现象
⑴根据你们的观察说一说,什么样的水杯内会出现小水珠?
⑵实际观察一下,和你们观察的结果相同吗?
⑶想一想杯盖内的小水珠可能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只有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呢?
推想,小水珠可能是什么物体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充分讨论发言,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尝试着讲解这一现象。)
⑷小结: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⒉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⑴水蒸气是在什么条件下变成小水珠的呢?你能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个实验证明吗?
⑵小组讨论并分组实验
⑶汇报实验方法和结果,学生互相评价(重点评价实验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性)
⑷讨论:通过实验,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⑸小结,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实验结论。
⒊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凝结"概念
⑴谁能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刚才的实验结论?并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一变化?
⑵水蒸气遇冷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⑶学生填写课文中11页的填空。
⑷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凝结的现象?
自然界中有类似的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⒋指导学生认识露的成因
⑴夏季的清晨,在草叶上常会看到晶莹的露珠,你能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请根据露的形态和发生的时间加以分析。
⑵为了证明你的观点是否正确,你可以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看谁最先得出正确的结论。
⑶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验
⑷汇报实验方法和结果,相互评价
⑸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表述露的形成过程,并填写12页空。
总结提升:
⒈师生共同概述本课教学内容
⒉提问:⑴什么叫凝结?
⑵自然界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⑶露是怎样形成的?
布置作业
观察并思考:
⒈下雨前,自来水管壁上会出现很多"汗珠",这是怎么回事?
⒉太阳出来后,露珠就慢慢地消失了,你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作业:学习指导与训练
板书设计:
17、水蒸气凝结
现象:
概念:水蒸气变为液态水的现象,叫凝结。
条件:水蒸气遇冷
应用:
教学反思
18、
水的三种状态
时间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教学重点:
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前置作业: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
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学习指导与训练
板书设计:
18、水的三种状态
放热
放热
水蒸气
→
水
→
冰
←
←
↓
↑
吸热
吸热
↓
↑
←←←
←←
←←←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练习课
时间
课型:复习
课时:1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目标:回顾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做练习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点,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重点:
通过做练习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点
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前置作业: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
、小组内交流本单元知识点
班级交流本单元知识点
教师出题,学生做练习
师生共同评价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15、水蒸发
16、水沸腾
17、水蒸气凝结
18、水的三种状态
作业:第四单元检测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