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行路难
李白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题解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诗。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准字音
金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心茫máng然
冰塞sè川 垂钓diào
碧bì溪上 歧qí路
云帆fān 济jì沧cāng海
通假字:“羞”通“馐”,指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读懂诗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筷子
向四周看
(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山,但大雪盖满了山。
怎样来表现这种悲愤苦闷?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典故
伊尹
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本是商汤奴隶,但有远大抱负,不甘做奴隶,于是利用向商汤进食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商汤很欣赏他,提拔他为宰相。受命于商汤助商灭夏。
吕尚(姜子牙)
深明兵法战策。曾去殷商求做官,不成。直到八十岁时,遇见了西伯侯姬昌,被认定是难得的贤才。于是辅佐姬昌父子兴周灭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那时)我将挂起高高的帆渡过茫茫大海。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què)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长风破浪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书·宗悫传》。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诗句鉴赏
体会诗人
情感变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宴饮的丰富、奢华,同时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
夸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心情如何?
第三、四句连用了哪几个动词?表现了诗人当时什么心情?
连续使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了当时诗人极度苦闷、抑郁的心情,以乐景写哀,衬托出仕途的艰难。
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
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
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冰塞川”、“雪满山”
比喻
比喻
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兴
赏析:整句话运用比兴的修辞,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
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
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
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
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
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朝廷任用,施展才能。
古代贤人的经历在他心境茫然之中,为他增添了信心。
你认为此处运用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路难,并且抒发了气愤之情。
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 ,强调不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我李白可以走的路。
3、短句的运用,富有气势。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名句赏析
A、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B、“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名句赏析
C、体现了是人的倔强、自信、乐观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岔路),
今安(哪儿)在?
长风破浪会(应当)有时,
直挂云帆济(渡)沧海。
道路依旧艰难
力不从心
宏大抱负终会实现
充满信心
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指出全诗诗眼是哪个字?全诗可分几层,每层分别写的什么?
2、纵观全诗,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品味诗人形象。
3、全诗的主旨句是?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诗眼
行路难
困难
艰难
1、整体感知:指出全诗诗眼是哪个字?全诗可分五层,每层分别写的什么?
欢乐
苦闷
希望
失望
复杂的心理历程
情感的起伏变化
宴饮场景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展望未来
神游千古
回到现实
迷惘
乘风破浪
自信
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1.细节描写
2.象征手法
3.借用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找出诗句中四个动词,并谈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停、投、拔、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细节描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
想的追求。
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象征手法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典故
诗酒巅峰—唐诗与酒
中华民族的盛世唐朝把诗酒结缘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后世难以超越!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酿酒业空前发展,酒已不在是奢侈品。唐代的诗人又把饮酒聚会、吟诗作赋两项活动融为一体,文人们常常借酒激发诗歌创作热情。唐代诗酒最相连,真正做到了诗酒交融,形成了无酒就无诗,有诗必有酒的独特文化。赞美酒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
很多作品都写出了诗人饮酒游赏、把豪放的诗情合着酒意融入自然,达到令人神往的境界。?
将进酒[qiāng jìn jiǔ]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谷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课堂练习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世路艰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A
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禹锡(诗豪)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杨柳枝》、《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惜惺惺。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资料: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
歌
赏
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自己恍若隔世之人。心情:百感交集,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不胜感慨。
3.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1)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2)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3)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乐观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坚强
辛酸愤懑、坚定乐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苏轼
歌曲欣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至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作者简介
资料: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关于“词牌”:
水调歌头,词牌名,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名称。“牌”就是“谱”,词牌就是歌谱的意思,写作时按照它们的曲谱填上歌词一样,后来词的曲调逐渐遗失,词牌就由乐曲的名称变成特殊的文学格式,失去了题目的作用,所以,在填词时往往要另加题目。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
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
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
“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上阕:饮酒问月
{
{
{
起笔突兀
写在“出世”与“入世”徘徊困惑双重矛盾
积极乐观热爱生活
{
想象奇特
主旨句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下阕:对月怀人
}
}
}
}
衔接上阕
转入抒情
胸襟博大
美好祝愿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1)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2)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4.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名句。 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
咏月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对月怀人
------追求美好生活
圆月
衬别离
------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
喻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