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土壤中的小动物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生活环境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特征
外形
呼吸
运动
反应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外形篇
【方法】
把蚯蚓放在解剖盘里,观察它的体色和体形,可以轻轻翻动它。
【任务】
体色(颜色?深浅?)
体形(形状?前端、后端、体节、环带?)
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前端
后端
体节
环带
呼吸篇
【方法】1、轻轻触摸体表,有什么感觉?
2、来回抚摸腹面,又有什么感觉?
用放大镜观察腹面,看到了什么?
【任务】
蚯蚓依靠什么呼吸?
为什么大雨过后,地面上的蚯蚓特别多?
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运动篇——刚毛的作用
【方法】
将同一条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观察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运动?
【任务】
你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硬纸板
玻璃板
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肌肉收缩
刚毛协助
黏液
运动
反应篇
【方法】1、用解剖针分别轻轻的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中间
和后端,观察身体各部分对针刺的反应
2、用硬纸板遮住解剖盘的一边,形成一个黑暗环境
用聚光电筒照射蚯蚓身体各部分,观察其反应
【任务】
针刺—— ? 反应
光照—— ? 反应
身体的哪部分反应比较灵敏?——前端?后端?中部?
1、
2、
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生活环境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特征
外形:
呼吸:
反应:
运动:
长圆柱形、有很多体节
湿润的体表
对触碰和光刺激很灵敏
肌肉收缩、刚毛、黏液
讨论蚯蚓对生物圈的作用
对土壤环境的作用
粪便
环保卫士
蚯蚓对生物圈的作用
疏松土壤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处理城市垃圾
作饲料
富含蛋白质,可食用
药用(中药地龙)
蚯蚓的害处
可啮食植物的根,还可能破坏堤坝、田埂,毁坏草坪和运动场地等江阴市“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报名回执
参赛学校 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
参赛课题 第12章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第2课时)
参赛学科 生物 参赛年级 七年级
参赛教师 姓名 吴晓玲
电话 051086504598
手机 13812158580
电子邮箱 ring_1986@
教学资源
学校推荐意见(公章)
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意见(公章) 第一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难点:找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重点:找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导言: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动物,它们也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这节课我们就以球因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一下它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里。白天常在土壤中穴居,夜间则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竟、茎、叶等作为食物。那么蚯蚓具有哪些特征,使得它适应这土壤中的生活呢?
下面,我们就从外形、呼吸、运动、反应这四个方面一一来看。
一、外形
请同学们把蚯蚓放在解剖盘里,观察它的体色和体形,并思考:你是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的?注意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总结: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型,体色呈暗红色或灰黑色,且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它的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前端较尖,后端较钝。成熟的蚯蚓在靠近身体前端不远处,还有一个比较宽的体节,颜色较浅而光滑,叫做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我们也可以靠环带来区分它的前后端。
二、呼吸
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可以轻轻触摸一下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再来回抚摸,又有什么感觉?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它的体表,你看到了什么?同时思考:蚯蚓依靠什么呼吸?为什么大雨过后,地面上的蚯蚓特别多?注意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总结:用手指在蚯蚓体表轻轻触摸感觉柔软而黏滑,这是因为它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并可以分泌黏液,起到湿润黏滑的作用。黏液还可以减少蚯蚓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且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就依靠湿润黏滑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也正因为这样,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就导致了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用手指在蚯蚓体表来回抚摸,会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体表,除了最前端和最后端的几个体节外,在其他各体节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突起的细刺,这些突起的细刺叫做刚毛。这些刚毛有什么作用呢?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实验来找出答案。
三、运动
将同一条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观察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运动?然后思考:蚯蚓是怎样运动的?注意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总结: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大家发现硬纸板比较适合蚯蚓的运动。这是因为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定入土里,肌肉收缩,身体就向前伸长,接着,身体前部刚毛定入土里,后部肌肉收缩,身体就缩短了,所以,蚯蚓总是一伸一缩的向前运动。
当把它放在玻璃板上时,由于玻璃板太光滑,它的刚毛无法起到固定作用,所以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没有在硬纸板上来的自如。
四、反应
用解剖针分别轻轻的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中间和后端,观察身体各部分对针刺的反应;用硬纸板遮住解剖盘的一边,形成一个黑暗环境,用聚光电筒照射蚯蚓身体各部分,观察其反应。注意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总结:用解剖针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中间和后端,蚯蚓都能迅速准确的作出反应,且前端的触觉最灵敏。这是因为蚯蚓身体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在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集中了许多神经,所以它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而准确。又因为蚯蚓身体前端的神经比较集中,所以前端对刺激的反应最灵敏。
用聚光电筒分别照射蚯蚓身体的前、中、后端,它会作出逃避反应,而且身体前端对光作出的反应最灵敏。这是因为虽然蚯蚓没有眼睛,但是它的体表有大量的感光细胞,有鳍身体前端特别多,所以身体前端对光作出的反应最灵敏。
学生总结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外形:体形呈长圆柱形,可减少钻土石的阻力;
呼吸:体表有黏液,有润滑作用并完成呼吸,减小钻土时的摩擦力
运动:肌肉收缩、刚毛协助、黏液
反应:对触碰和光刺激很灵敏
五、蚯蚓对生物圈的作用
1.疏松土壤
2.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3.处理城市垃圾
4.作饲料
5.富含蛋白质,可食用
6.药用(中药地龙)
既然蚯蚓有这么多的益处,那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呢?(不是)。蚯蚓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害处的:可啮食植物的根,还可能破坏堤坝、田埂,毁坏草坪和运动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