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第1课时
13.短文两篇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助学资料
03
预习思考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跟踪检测
07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重难点)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目标
返回
新知导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返回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作家、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其《随笔》中多为短小议论文,论述广泛,见解独到,给人启迪。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返回
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佐良译。培根被弹劾成为平民之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学问中。他使用随笔这一体裁,讲述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想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其中《谈读书》犹如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劝学名篇。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学习字词
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zhì
cī
怡情(
)
统筹(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要诀(
)
蒸馏(
)
滞碍(
)
吹毛求疵(
)
预习思考
·
·
·
·
·
·
·
·
·
返回
多音字
嚼
咀嚼(
)
味同嚼蜡(
)
jué
jiáo
预习思考
倒嚼(
)
jiào
卷
juàn
juǎn
书卷(
)
卷曲(
)
好
hào
hǎo
好读书(
)
读好书(
)
理解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预习思考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滞碍:不通畅。
要诀:重要的诀窍。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预习思考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思考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整体感知
1.读书的目的。
2.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3.读书的价值。
初读课文
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返回
划分层次
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是读书的正确目的。
从“书有可浅尝者”到“味同嚼蜡矣”是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束是读书的价值: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才智上的各种缺陷。
初读课文
读课文,对课文题目进行解读。
题目
解读
谈
谈读书
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
是个范围性的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
整体探究
初读课文
文中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
精读课文
读书的目的
返回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费时过多
文采藻饰太盛
全凭条文断事
惰
矫
迂腐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精读课文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之后论证经验的作用——以经验衡量读书所学,则可避免“大而无当”“学究故态”。
比喻论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精读课文
用“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读书时,几种错误的方法是什么?
精读课文
读书的方法
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三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时应纠正的态度——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局限于文字,应该“推敲细思”,增强了语势。
对不同的书,作者主张怎样阅读?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精读课文
选读
浏览
精读
摘要
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容易丧失精华,使读者的乐趣减少。
比喻论证
本文在阐发读书的价值时,为什么提起“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随笔,内容和形式比较自由。这里在论述“读书”主线之外,论及讨论、作文的价值所在,既使文章内容充实,又使行文显得摇曳多姿。
读书的价值
说一说,读书的价值都有哪些?
精读课文
“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塑造人的性格
弥补才智上的缺陷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观点
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修辞手法
排比
作用
列举六门学问对人的积极影响,正面阐述了读不同的书能够塑造不同的性格,富有气势,极具感染力。
精读课文
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观点
读书能够弥补人才智上的缺陷。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作用
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分析关于读书价值的论证过程。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归纳出论点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类比论证
读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陷,就像运动袪除身体百病一样。
举例论证
列举了各门学科知识的作用。
结论
精读课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1.思考全面,持论严谨
写作特色
本文说理全面,持论严谨。比如文章突出读书的价值和功用,但也辩证分析了不会读书可能带来的弊端:“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再如谈及读书方法,提出“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紧跟着加了限制条件“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这样的论述全面、客观、严谨,既对读者负责,也经得起推敲。
精读课文
2.多法并用,说理充分
比喻说理。例如,作者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论证读书对人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排比说理。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使所论道理十分显豁,句子读起来也富有气势,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比说理。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反结合,使说理更加严谨、全面、有力。
类比说理。例如,“人之才智但有滞碍……诸如此类”这几句以相宜的运动有助于消除身体百病来类比读适当的书可以消除各种才智滞碍,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精读课文
排比说理
《谈读书》多处使用排比句式,论述了读书的好处、方法等,气势磅礴,说理酣畅淋漓。试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谈谈你对“勤奋”重要性的认识。
精读课文
写作借鉴
【写法指导】排比说理就是运用排比句来阐释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它既使说理富有文采,也使议论更有力量。排比说理可以用排比句来进行举例论证,也可以用排比句来进行道理论证。
任何一次事业之花的绚丽绽放,都离不开勤奋的汗水的浇灌。有了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有了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有了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有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红楼梦》。
精读课文
这是本段的论点。
用孔子、祖逖,曹雪芹的例子组成排比句,构成举例论证,更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本文精辟地论述了有关“读书”的种种看法,包括读书的正确目的、态度方法、价值等,对引导读者多多读书,学会用书,通过读书来完善自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返回
课堂小结
谈读书
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的态度、方法
读书的价值
纠正三种不当态度
书不同,读法不同
使人充实(总说)
塑造性格(积极)
弥补缺陷(消极)
正确读书
善于用书
1.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撕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是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检测
“书籍是一切痛苦的解药。”
解药
返回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⑤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⑥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⑦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跟踪检测
1.
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排比。
作用:列举六门学问对人的积极影响,正面阐述了读不同的书能够塑造不同的性格,富有气势,极具感染力。
跟踪检测
2.
第②至⑦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才智上的缺陷。
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跟踪检测
3.
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观书》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