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糖类如何分类?
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二糖(1mol水解产生2mol单糖)
多糖(1mol水解产生多摩单糖)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蔗糖
-淀粉、纤维素
大学庆祝建军节的发言稿样本两篇荐读
一年一度的建军节将至,今天为大家准备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范文一:
仰望猎猎的军旗,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的炮火硝烟。“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x年的征程,鲜艳的军旗已化为永恒而传奇的图腾。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秋收暴动、井冈烽火、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战士献出生命。
抗日战争时期,首战平型关、夜袭阳明堡、地道战、地雷战、百团大战。8年浴血奋战,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凝聚华民族的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原突围、三大战役、横渡长江、挺进大西南,为新国的诞生,无数人民军队的优秀儿女慷慨捐躯,血沃华。
抗美援朝、保卫边疆、98年抗洪抢险、汶川抗震救灾......人民的军队无往而不胜,八一军旗更是演化成无坚不摧的象征。诗词写作历来忌讳重复用词,但人民军队的领袖毛泽东在他的诗词,对于“红旗”二字却百用不厌:“红旗漫卷西风”、“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把它们还原到历史,每一面军旗无疑都是一首壮丽的史诗!
仰望猎猎的军旗,我分明感到一
一、单糖----葡萄糖、果糖
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
1、葡萄糖
无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1)物理性质
结构简式:
CH2
CH
CH
CH
CH
CHO
OH
OH
OH
OH
OH
六碳醛糖
CH2OH(CHOH)4CHO+2Cu(OH)2
+
NaOH
CH2OH(CHOH)4COONa+Cu2O
+3H2O
CH2OH(CHOH)4CHO+2
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NH4+3NH3
+H2O
CH2OH(CHOH)4CHO
+
H2
CH2OH(CHOH)4CH2OH
催化剂
(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银镜反应
①醛基的性质:
与新制Cu(OH)2
悬浊液的反应
与H2加成
②
羟基的性质:
③
人体内氧化反应-人体能量主要来源: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4)用途
制药、制镜、制糖果
与活泼金属置换
与氢卤酸取代
催化氧化反应
分子内脱水
酯化反应
分子间脱水
④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
2C2H5OH+2CO2↑
酒曲酶
2、果糖:
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羟基酮,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物理性质:不易结晶,常为粘稠状液体,纯净的为无色晶体,溶于水、乙醇、乙醚
六碳酮糖
1、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
存在:
甘蔗、甜菜含量较多.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溶于水(冰糖、白砂糖样品).
化学性质:
①不发生银镜反应,不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因为分子结构中不含有醛基.
不显还原性,是一种非还原性糖.
二、双糖-------蔗糖
麦芽糖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稀硫酸
C12H22O11
+
H2O
(蔗糖)
②水解反应:在硫酸催化作用下,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对比实验:
热水浴
20%蔗
糖溶液
银氨溶液
热水浴
无现象
蔗糖
+
稀硫酸
热水浴
NaOH
中和酸
银氨溶液
热水浴
产生
银镜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稀硫酸
C12H22O11
+
H2O
(蔗糖)
2、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物理性质:
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
①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还原性糖.
②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酸或酶
制法:水解淀粉
2(C6H10O5)n
+
nH2O
nC12H22O11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对比实验:
银氨溶液
银氨溶液
热水浴
热水浴
无现象
产生
银镜
热水浴
热水浴
20%蔗
糖溶液
20%麦芽糖溶液
无还原性
有还原性
蔗糖:
麦芽糖:
化学性质:
同分异构
●蔗糖与麦芽糖的比较: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酸或酶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稀硫酸
C12H22O11
+
H2O
(蔗糖)
1.淀粉
存在: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根里。
结构:(C6H10O5)n
,含有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单元(C6H10O5)。每个结构单元式量:162。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物理性质: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产生糊化作用(即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
三、多糖-------淀粉
纤维素
①通常淀粉不显还原性
②遇碘变蓝色
③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
+
n
H2O
n
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酶或酸
化学性质:
用
途
(1)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是人体的重要能源;
(2)可用于制葡萄糖和酒精等;
(3)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
C6H12O6
2C2H5OH
+2
CO2
酒化酶
2.纤维素
存在:纤维素存在于一切植物中。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结构:分子中含有约几千个单糖单元(C6H10O5)n
;n为几千;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结构与淀粉不同,所以性质有差异。
物理性质: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具有纤维结构的物质。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有机溶剂.
不显还原性
可发生水解,但比淀粉水解困难
(C6H10O5)n
+
nH2O
nC6H12O6(葡萄糖)
酯化反应
催化剂
△
化学性质:
(C6H7O2)
O—NO2
O—NO2
O—NO2
n
(C6H7O2)
OH
OH
OH
n
3n
HNO3
浓硫酸
?
Δ
3nH2O
+
+
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检验纤维素水解已经开始?
取少量反应液:
a.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一直加到出现Cu(OH)2沉淀;
b.加热煮沸,如果出现红色沉淀,表明已经开始水解。
用途
1、棉麻纤维大量用于纺织工业
2、木材、稻草、麦秸、蔗渣等用于造纸
3、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根据含N量分为火棉(含N量较高,用于制造无烟火药)、胶棉(含N量较低,用于制赛璐璐和油漆)
4、制造纤维素乙酸酯(醋酸纤维),不易着火,用于纺织品、烟用滤嘴、胶片片基
5、制造粘胶纤维(其中的长纤维称人造丝,短纤维称人造棉)
6、食物中的纤维素有利于人的消化。
思考3、如何检验淀粉部分水解?
用银氨溶液生成银镜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思考4、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思考:1、利用淀粉制葡萄糖,除了用酸作催
化剂外是否可以用酶?
思考2、如何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用碘水——是不显蓝色
用银氨溶液生成银镜,用碘水显蓝色
小结:
C6H12O6
C12H22O11
单糖
二糖
√
√
×
√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淀粉水解
淀粉水解
1、下列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的组是(
)
A、乙醛
葡萄糖
B、乙酸
乙醛
C、乙醇
葡萄糖
D、甲酸甲酯
葡萄糖
2、葡萄糖所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和加氢生成六元醇
B、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C、和酸发生酯化反应
D、和NaOH溶液反应
D
D
3、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乙酸甲酯
B.
麦芽糖
C.葡萄糖
D.蔗糖
4、下列实验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SO2、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B.NH4Cl晶体、固体单质碘受热时均可变成气体
C.苯酚、乙烯均可使溴水褪色
D.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乙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时均有红色沉淀生成
B
D
糖的概念
具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以及能够水解生成它们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叫做糖类,旧称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m(H2O)n
分类及相互转化
低聚糖
单糖
多糖
水解
缩合
水解
缩聚
水解
缩合
(2~10)
(
>10)
稀硫酸
Δ
?
?
NaOH溶液
碘水
稀硫酸
Δ
?
?
稀硫酸
Δ
NaOH溶液
银氨溶液
微热
银氨溶液
微热
1、现有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
中和液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无银镜
?
根据以上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a)方案甲
;
(b)方案乙
;
(c)方案丙
。
方案丙: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a)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而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变蓝。
(b)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结论正确。说明淀粉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产生了银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