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课题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式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
?
?
?
?
?
?
?
学
?
?
?
?
?
?
?
程
?
?
?
?
?
?
?
序
?
?
教学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进入新课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龟兔赛跑的故事
?【总结】
1、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
2、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
?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S/T。
?【单位】是米/秒,即m/s或m.s-1。
?单位换算:1m/s=3.6km/h
?练习:1km/h=______m/s。
?【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
?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
?
??
学生回答
?
??
?
学生回答
?
?
?
学生讨论、回答
?
?
?
学生讨论
?
?
?
?
师生讨论得出
?
?
学生回答
?
?
师生讨论
?
?
?
学生练习
?
?
?
学生练习
??
学生计算
?
学生比较、讨论
?
?
师生讨论得出
?
学生观看
?学生练习
?练习
?
?
?
增加前后内容间的联系
?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
?
?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
?
?
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
?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
先用正确的概念统治大脑
?
?
?
再分辨概念的其他歧义
?
?
?
教给学生单位换算的策略
?
?
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
通过对比给出两个概念,公式也可以通过对比给出
小结
作业
P30动手动脑学物理2、3、5。
板书
?
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s/t
;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课后
反思
这节课是该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这册的重要知识点,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所以我们要对它引起高度重视。
1.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非常深远了。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种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