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孔子和老子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孔子和老子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9 16: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
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孔子文化热。
孔子在柏林
孔子在巴黎



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思想(仁)

爱人
忠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像
以古鉴今:?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宽恕恭谦,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孔子的思想(仁)

爱人
忠恕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思考: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局限性: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爱人
忠恕
为政以德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1995年10月21日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孔子的思想(礼)


爱人
忠恕
为政以德
克已复礼
正名
①克制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
②“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使大家贵贱有序、各守其份,这样社会就稳定了。
评价: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其恢复周礼的主张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倒退。
孔子的思想(礼)
思考


爱人
忠恕
为政以德
克已复礼
正名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道德、修养
内在自觉
自律
“礼”
“克己复礼”规范、准则
外在约束
他律
天命观
孔子的思想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
注重先尽人事.(务实)
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讨论探究
孔子周游列国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可终日。”
(1)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的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值观遭破坏。
(2)孔子“仁爱”、“德治”等主张不太符合诸侯国迫切的军事、经济需要;
“恢复周礼”的这一保守思想主张也不适应当时新兴封建制形成发展的需要,而且缺乏统一的中央政权实施礼制;
(3)可见,孔子的“仁”和“礼”的主张不适合天下由分裂走向统一过程中的社会需要。(比较适合天下一统后巩固国家统治的社会需要)
孔子的教育成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第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第二》
孔子的教育成就
一、最早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扩大教育范围
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诗》《书》《礼》《易》《乐》《春秋》)
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楚国人,东周典藏史官,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老子的思想
(一)哲学思想: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的思想
——《道德经》
2、辩证法思想
(1)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2)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二)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1、无为而治;
2、无事取天下;
3、治大国如烹小鱼;
4、无为无不为
5、小国寡民
老子的思想
知识结构
孔子
思想核心:“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教育: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温故知新、坚持不懈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老子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