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2 认识面积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2 认识面积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28 15: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叠一叠的动手操作活动,,能认识物体和图形面积的含义,知道什么是面积。
2. 在活动中感悟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动手操作,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实例中,能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数学文化与生活的和谐结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知道什么是物体的面积,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采用摸,画,叠等动手操作法,能感悟并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类比法,体验比较策略对图形面积的认知及感知。)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活动唱歌《粉刷匠》。
2.交流:做个粉刷匠。
3. 操作: 涂一涂
4. 板书课题:面积。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教材例1:“观察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积较大。”
思考:黑板面大还是国旗表面大?你们想怎样比较?
感知: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摸。
反馈: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探究:课本的封面面积呢?
反馈:课本是封闭图形,它的封面面积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出示角,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图片。
思考:它们的面积该怎样确定?
观察角与其它图形的不同之处。
反馈: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伸,面积无法确定,其余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可以确定面积的大小。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面积的意义。
思考:有些物体或图形的大小不能看出或摸出,该怎样进行比较呢?
3.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提问:我们能用重叠的方法吗?(不能)
探究:当有些物体表面不便于用重叠法比较时,我们该怎么办?小组合作交流。
反馈:选择常见的一种图形单位来测量。
操作:用选定的图形单位实际测量。
方法一:选用圆形作单位。
方法二:选用三角形作单位。
方法三:选用正方形作单位。
4.比较三种图形作单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三种方法都是用了一样大小的图形作单位,得出的结论都是第二个图形面积大。
不同点:选用作比较的单位不同,图形的单位数也不同。
思考:我们选用哪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合适呢?为什么?(我们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合适,因为圆形中间有空隙,而三角形不容易辨认。)
小结:我们为了比较图形的大小,可以选出统一的单位作为标准。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图形的面积,知道作比较时可以选用合适统一的单位作为标准。)
教学反思:
1.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 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我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