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学情、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本节课是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教学内容包括面积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的内容目标,一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使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二是体会并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简单图形面积。可见,面积的意义、面积的计量单位、面积计算公式是本单元的三大教学内容,对面积意义的教学要重体验领悟,对面积单位的教学要重实际应用,对面积公式的教学要重探索过程。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教学思路:
基于上述的教材与学情分析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6-p68。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具:每人一把尺子和一张“课堂导学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目标”进行导学导入。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1、动手画一画。
①画一个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并计算它的面积。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画一个的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并计算它的面积。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
2、看图求面积(课件出示)
(1)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计算面积的?这个正方形手帕的面积呢?
(2)小组交流并其计算面积。
活动二
1、交流归长方形和正方形纳的面积计算公式。
(1)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a.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b.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S=ɑ×b
(板书:S=ɑ×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ɑ表示什么?b呢?
(2)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a.学生讨论后提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b.提问:如果用ɑ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ɑ×ɑ)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完成导案练习“6、看图计算面积”
(2)学生独立计算,课件展示订正,订正时注意是不是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提高练习。
(1)完成导案练习“7、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校园里跑道、篮球场、草坪和花坛的面积吗?(先画示意图)”
(2)学生独立计算,课件展示订正。
3、拓展练习。
(1)完成导案练习“8、请看大屏幕,黑板的长是( ),黑板的宽是( ),先画示意图,再求出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计算,课件展示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ɑ×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ɑ×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换中,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励学生勇于摸索,培育学生的摸索精力。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让学生人人动手画一画、察看,剖析推导的方法进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和面积盘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画图操作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画长方形方格时,速度慢,图形不美观,学生画图的时间比较长。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的疏忽,如果把要求提得再明确一些,学生操作会得心应手,时间也会节省很多,效果会更好一些。
2.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交换、发现、理解、建构。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时而喜笑容开,时而愁眉不展,时而争论不休,时而频频点头”……充分地涌现出探求新知的全过程的良好现象,学生讨论气氛有点“冷场”。
3.应用实际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