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1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引起的。
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学习难点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本节的知识难点。
教学方式
讲解、分组实验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鼓一只,纸屑若干,扬声器(含收录机)一个,音叉、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纸片,橡皮筋,音叉,尺子,两个锥形玻璃瓶,烧杯、泡沫小球、一个塑料水槽(里面盛有水),两块石头等
教
?
?
?
?
?
?
?
学
?
?
?
?
?
?
?
程
?
?
?
?
?
?
?
序
?
?
教学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提问:刚才同学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以做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闭上眼睛猜猜是什么声音。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奥秘。同学们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选取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
学生回答:铃声
??
学生认真听并猜想
?
?学生回答
?
?以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新课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引发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引发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③发声物体属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
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汇报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引发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呢?
演示实验:击鼓
问: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
?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讲解:
1、古代战争中,为了提防敌军的突然袭击,把大缸埋在地下,派人在缸边侦听,敌军有什么动静,从缸中的声音就可以察觉。由此可见,古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声音传播的奥秘了;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也能整齐地合着音乐的节拍比赛。
问:以上实例说明了什么?
引发小组讨论:
1、生活中你碰到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能不能现场操作体验一下?
2、哪些事例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声?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一下?
3、空气可以传声吗?列举事实说明。
4、诱发学生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请看下面的视频录像。
视频播放:真空铃
引导: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又有了怎样的认识,能不能请个代表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
?概括: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到底是如何传播的呢?
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情景:在夏天雷雨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媒体显示:声速表。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
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抢答并说出理由)如果管中充满水呢?
?
简要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教学小结
作业:完成课本P40“作业”1~4题;
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
?
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发声体发声时的感觉
?
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
?
学生认真听
?
?
?
?
?
固体、液体可以传声
?
学生思考并小组活动
活动:方案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
认真观看
?
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
?
学生思考并回答
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
?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声音的产生。
?
?
?
?
?
锻炼学生的胆量及总结、概括能力
?
拓展思维
?
?
?
?
?
发散学生思维
?
?
?
?
?
?
?
?
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并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
?
?
?
?
?
?
?
?
?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
?
?
?
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
?
?
从感性方面了解声波的特点
?
?
?
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固体、液体、气体均可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传声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