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正在消融的冰凌
B.花朵上形成的露味
C.冬天冰冻衣服晾干
D.冬天形成的雾凇
2.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天冰冻衣服变干--汽化现象
B.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凝固现象
C.冰棍冒出“白气”--汽化现象
D.冬季地面上霜的形成--凝华现象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冬天的早晨,地面上有霜
B.秋天,树叶发黄变干
C.夏天清晨,树叶上有露水
D.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外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室外,镜片上有雾,这是液化现象
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
D.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用干冰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5.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同时还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A.凝固汽化
B.凝固液化
C.凝华汽化
D.凝华液化
6.下面是小云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凝固来而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上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8.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9.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对下列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都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雾凇”是升华现象,要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是“霜”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C.“朝露待日晞”中的“露”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D.“螣蛇乘雾”中的“雾”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11.下列对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铁丝网上出现霜--凝华、放热
B.乙图中,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吸热
C.丙图中,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熔化、放热
D.丁图中,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汽化、吸热
12.对以下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夏天开空调的汽车窗上液化而成的小液珠,在玻璃窗内
B.冬天北方窗上凝华而成的冰花,在玻璃窗外
C.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D.冬天堆积在树叶上的雪花,是高空中的小水滴遇强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13.现代家庭常用“固体空气清新剂”,把它放在家里的洗手间、厨房、客厅等地方,能使居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
A.熔化
B.汽化
C.蒸发
D.升华
14.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1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二.填空题(共17小题)
16.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填“升华”、“熔化“或“凝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雨。我国大型客机C919,飞机上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17.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淞”属于
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8.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19.水不同状态的循环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雪花就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它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冰晶。
20.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21.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2.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23.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就会变干,这是
现象,冷冻室内四周有霜形成,这是
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
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4.寒冷的冬夜,窗玻璃的
(内/外)表面会出现冰花,它是由
(室内/室外)的水蒸气
而成。
25.我国北方的冬天,窗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26.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
27.白炽灯灯泡内的钨丝正常工作时温度高达2000℃左右(钨的熔点是3410℃),长期使用后,钨丝因
(填物态变化)变细,升华后的钨又
(填物态变化)使灯泡内壁变黑。
28.白天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的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下同)
成大量的小水珠或
成大量的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被热气流托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托不住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
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当夜间气温降低时,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环境中
成小水珠,吸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气”,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29.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工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0.如图所示,用久的环形节能荧光灯端两端发黑,原因是钨丝高温下
成钨气体,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内壁
成固态钨颗粒(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31.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
(填“甲”或“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还可能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现象。
32.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三.解答题(共4小题)
33.今年冬天,寒潮几次袭击大连地区。当寒潮来袭时,小明看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这些“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还是在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并解释“冰花”是怎样形成的。
3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中是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
(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
35.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玻璃壁变黑为什么?
36.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5CDADD
6-10CACBC
11-15ACDBD
升华
熔化
凝华
放出
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凝华
升华
凝华
霜
升华
液化
放出
熔化
升华
凝华
凝固
内
室内
凝华
内
凝华
压缩体积
升华
吸
升华
凝华
液化
凝华
熔化
液化
凝华
酒精灯及其火焰
碘粉和棉线
固态碘粉变少,同时棉线上出现固态碘粉
升华和凝华
升华
凝华
甲
熔化
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答:“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
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骤然遇到温度远低于0℃的玻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升华
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
二氧化碳
小水珠
白炽灯灯泡长期使用后,钨丝因升华变细;灯泡不亮时,灯泡内温度下降,升华后的气态的钨会放出热量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水蒸气只有遇到0℃以下低温的环境才凝华,所以下霜之前,气温较低,故“霜前冷”;
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气温的降低,使人觉得寒冷,故“雪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