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
探究课
课时安排
2
课题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教师利用课件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学会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看法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1.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做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对比实验。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难点
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方式
讲解、分组实验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和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以及讨论的相关问题。
学生:全班同学按4-6人一组分好组,准备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教
?
?
?
?
学
?
?
?
程
?
??
?
?
?
序
?
?
教学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后,向学生提问,?
?问:我们周围的物质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谁能举例说一说是哪三种状态?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熔化和凝固。
观察周围的事物举手回答。
?
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演示蜡烛燃烧后熔化滴在白纸上又凝固。
投影展示几种物质的熔化图片,让学生观察进一步确认,
问:各种物质在一定条件都可以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怎样变化?
投影展示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观察确认
。
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
静听、识记
思考回答
巩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确认熔化、凝固现象很普遍。
请学生举手表述自己的想法
鼓励学生试着叙述猜想的理由。
?
大胆猜想并在报告单上记录下自己的猜。?
明白猜想,必须有依据,不是瞎猜。
1、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观察几种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师出示实验装置,并对装置做简单介绍。
2、介绍水浴法,以及本实验为什么用水浴法来加热。
3、实验前的交代:
(1)、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若酒精着火应怎样灭火。
(2)6个同学一组,报时,记录,看状态,搅拌个一人,读数两人。
(3)、温度升至40摄氏度开始记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熔化后继续观察三分钟。
4)、介绍记录数据后描点连线的方法。
明确实验所用的材料、???????????器材、以及观察什么,测量什么?
明确这种加热法与试管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相比,有什么好处?
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明确实验怎样做,以及自己在实验中的任务。
有目的去观察可以提高观察的效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安全意识,学会描点,为处理数据节省时间。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一小组长维持秩序。
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提醒提醒学生实事求是记录数据。
?
学生分好小组,6人一组合作进行实验,(报时、搅拌、读数、观察状态、记录、描点各一人)分工明确,同步进行。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养成分工合作提高合作效率的习惯。
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在方格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完成图像。指明坐标轴上的两条数轴的指向分别表示时间和温度。完成海波、萘、冰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加以投影展示,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以下分析: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吸热还是放热,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并试述理由。
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结合学生的图像和回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
师投影一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对比数据和图像问:(1)从图像看晶体和非晶体熔过程有什么不同?(2)
从图像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板书。
(是否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否吸热、状态变体是否相同?)
小组讨论分析自己记录的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记录在准备好的纸上,并确定小组发言人。
积极发言,把其它小组的意见或想法与自己记录和结论对比,找出不足进一步完善。
对照各小组的图像确认
晶体真对待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非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
而且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处理数据和描绘图象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数据和图象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相关物理规律的能力。
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获得新知。
问:通过你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和上述结论相同吗?若不同?是哪不同?问题可能出在哪儿?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师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讨论具体原因。
提醒让学生知道评估,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而且很有效。
对照评估内容,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操作中是否有误,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把讨论的意见记录在准备好的纸上,并确定小组发言人。
让大家建立评估的意识,具有初步评估实验的能力。在评估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A、让学生对照熔点表讨论课本第84页“想想议议”黑龙江省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这时还能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B、做课本第8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通过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规律和图像,教师适时指出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让学生讨论推出物质凝固的规律和图像及特点,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①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②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
对照熔点表讨论后举手回,并试述理由。静听别人的回答并做好笔记。
在练习本上试着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图像并讨论其规律和及特点
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凝固的特点并不是通过学生做实验得到的,通过对比熔化的特点反推得出,这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