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减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3-5=2
B.-5+3=-8
C.0-(-3)=-3
D.-6-2=-8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11+[(-13)+7]=17
B.(-2.5)+[5+(-2.5)]=5
C.
D.3.14+[(-4)+3.14]=-4
3.如果四个有理数之和是12,其中三个数是-10,+8,-6,则第四个数是( )
A.+8
B.+11
C.+12
D.+20
4.下列运算正确的有( )
①(-5)+(-5)=0,②(-6)+(+4)=-10,③(-2)+0=-2,④,⑤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一个数比-10的绝对值大2,另一个数比2的相反数大1,则这两个数的和为( )
A.11
B.10
C.9
D.8
6.若x是最大的负整数,y是最小的正整数,z是绝对值最小的数,w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则x-z+y-w的值是( )
A.0
B.-1
C.1
D.-2
7.甲、已、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
A.10米
B.15米
C.35米
D.5米
8.若|x|=5,|y|=3,且x<y,则x-y得( )
A.-8
B.-2
C.-8或-2
D.2或8
9.如图,现有3×3的方格,每个小方格内均有不同的数字(1-10),要求方格内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一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均相等,图中给出了部分数字,则P处对应的数字是( )
A.7
B.5
C.4
D.1
10.实际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时,可在若干个观测点中测量每两个相邻可视观测点的相对高度,然后用这些相对高度计算出山的高度.下表是某次测量数据的部分记录(用A-C表示观测点A相对观测点C的高度)根据这次测量的数据,可得观测点A相对观测点B的高度是( )米.
A.210
B.130
C.390
D.-210
11.有一座3层的楼房失火了,一个消防队员搭了23级的梯子爬到3楼楼顶上去救人,当他爬到梯子正中一级时,二楼的窗口喷出火来,他往下退了2级,等火过去了,他又爬上了6级,这时发现楼顶有一块木头的将要掉下来,他又后退了3级,躲开了这块木头,然后又往上爬了6级,这时他距离楼顶还有
( )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12.体育课上的口令:立正,向右转,向后转,向左转之间可以相加.连结执行两个口令就把这两个口令加起来.例如:向右转+向左转=立正;向左转+向后转=向右转.如果分别用0,1,2,3分别代表立正,向右转,向后转,向左转,就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加法表来表示,在表中填了部分的数值和代表数值的字母.下列对于字母a,b,c,d的值,说法错误的是( )
A.a=0
B.b=1
C.c=2
D.d=3
二.填空题
13.把(+5)-(+3)-(-1)+(-5)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14.计算:-(-3)+|-5|=
.
15.在4,-1,+2,-5这四个数中,任意三个数之和的最小值是
.
16.某日中午,我市气温由早晨的零下1℃上升了8℃,傍晚又下降了2℃,这天傍晚我市的气温是
.
17.若|x|=9,|y|=5,且x+y>0,那么x-y=
.
三.解答题
18.计算:
(1)(-13)+(-7)-(+20)-(-40)+(+16);
(2);
(3)(+1.9)+3.6-(-10.1)+1.4;
(4)
19.小虫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厘米)+5,-3,+10,-8,-6,+12,-10.
(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A?(2)小虫离开原点最远是多少厘米?
(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厘米奖励一粒芝麻,则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20.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年夏天,小鹏家的麦田喜获丰收,某天收割的10袋小麦,称后纪录如下(单位:千克):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在没带计算器的情况下,小鹏想帮父亲快速算出这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1)小鹏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90千克为标准,把超出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则可写出这10袋小麦的千克数与90的差值,请你依次写出小鹏得到的这10个差值.
(2)请利用(1)中的差值,求这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21.小李靠勤工俭学的收入支付上大学的费用,下面是小李某周的收支情况表,记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单位:元).
(1)到这个周末,小李有多少节余?
(2)按以上的支出水平,估计小李一个月(按30天计算)至少有多少收入才能维持正常开支?
22.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如图①,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a,b(a<b),则AB的长度可以表示为AB=b-a.
请你用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A点,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
(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
(2)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当t=2时,求AB和AC的长度;
②试探究:在移动过程中,3AC-4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参考答案
1-5:DCDDA
6-10:ACCCA
11-12:BC
+5-3+1-5
8
-4
5℃
4或14
18、:(1)16;(2)1;(3)17;(4)-3.5
19、:(1)+5-3+10-8-6+12-10
=27-27
=0,
所以小虫最后回到出发点A;
(2)第一次爬行距离原点是5cm,第二次爬行距离原点是5-3=2(cm),
第三次爬行距离原点是2+10=12(cm),第四次爬行距离原点是12-8=4(cm),
第五次爬行距离原点是|4-6|=2(cm),第六次爬行距离原点是-2+12=10(cm),
第七次爬行距离原点是10-10=0(cm),
从上面可以看出小虫离开原点最远是12cm;
(3)小虫爬行的总路程为:
|+5|+|-3|+|+10|+|-8|+|-6|+|+12|+|-10|
=5+3+10+8+6+12+10
=54(cm).
54÷1=54(粒)
所以小虫一共得到54粒芝麻.
20、:(1)+1,+1,+1.5,-1,+1.2,+1.3,-1.3,-1.2,+1.8,+1.1;
(2)+1+1+1.5-1+1.2+1.3-1.3-1.2+1.8+1.1,
=5.4,
90×10+5.4=905.4(千克),
答:这10袋小麦一共905.4千克.
21、:(1)(+65+68+50+66+50+75+74)+(-60-64-63-58-60-64-65)=14(元)
答:到这个周末,小李有14元的节余.
(2)(|-60|+|-64|+|-63|+|-58|+|-60|+|-64|+|-65|)=62(元)
62×30=1860(元)
答:小李一个月(按30天计算)至少要有1860元的收入才能维持正常开支.
22、:(1)A,B,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2)①当t=2时,A点表示的数为-4,B点表示的数为5,C点表示的数为12,
∴AB=5-(-4)=9,AC=12-(-4)=16.
②3AC-4AB的值不变.
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A点表示的数为-t-2,B点表示的数为2t+1,C点表示的数为3t+6,
则AC=(3t+6)-(-t-2)=4t+8,AB=(2t+1)-(-t-2)=3t+3,
∴3AC-4AB=3(4t+8)-4(3t+3)
=12t+24-12t-12
=12
即3AC-4AB的值为定值12.
∴在移动过程中,3AC-4AB的值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