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物质的转化》练习(3课时,答案与试题未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2.5《物质的转化》练习(3课时,答案与试题未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28 18:09:30

文档简介

第5节
物质的转化(2)
总分
100
分,共
4
大题
15

A
知识梳理(总分
11
分,共
3
题)
1.
(2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是以______
(即单质)的形式存在的,大多数金属是以______
的形式存在的。
【答案】游离态;
化合态
2.
(7分)
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______变成______。在高温条件下,__、__等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____反应。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性质叫做____性,具有此种性质的物质可做____剂。
【答案】化合态;
游离态;
碳;
氢;
还原;
还原;
还原
3.
(2分)
把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它的主要反应原理就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里把铁还原出来;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答案】
B
分层集训(【夯实基础】)(总分
28
分,共
6
题)
4.
(3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的
B.
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C.
铝合金中的铝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D.
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答案】B
5.
(3分)
炼钢炉中有一化学反应:FeO+CFe+CO↑,对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一氧化碳为还原剂
C.
氧化亚铁为氧化剂
D.
碳为还原剂
【答案】B
6.
(3分)
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

?
①向试管里通氢气
?②检验氢气纯度
?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
?④停止加热
?⑤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A.
①②③④⑤
?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③①④⑤
【答案】B
7.
(3分)
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B.
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
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答案】D
8.
(3分)
某同学为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种物质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如图甲所示装置,再通过如图乙所示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合理的是
A.
cba
B.
cda
C.
cbd
D.
bca
【答案】A
9.
(13分)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还原CuO,从A处通入CO,B处是CuO,C处是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加热一段时间后,在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在做这个实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①通入CO之前应先______________

②应先____________
,再给试管____
,以免__________________

③D处排出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__________
,以免________

【答案】检验CO的纯度;
通入CO一会;
加热;
不纯的气体引起爆炸;
收集或点燃;
污染空气
【能力提升】(总分
39
分,共
5
题)
10.
(3分)
氢气、一氧化碳、碳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反应时都需要加热或高温
B.
都有红色物质生成
C.
都属于置换反应
D.
在反应中氢气、一氧化碳与黑色的碳都作还原剂
【答案】C
11.
(3分)
用锌、氧化铜、稀硫酸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相同质量的铜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
?

A.
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
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
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
生成硫酸锌质量相同
【答案】A
12.
(3分)
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甲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中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D.
甲中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中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答案】C
13.
(15分)
现有A~G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F:____。
【答案】FeSO4;
Cu
(2)
在反应①②③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
【答案】②③
(3)
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的原理来炼铁,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
(4)
写出物质A与E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
14.
(15分)
[2015·绥化]某科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1)
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发生爆炸,加热前应______________。
【答案】先通CO排空气
(2)
a管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
(3)
B装置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B装置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收集CO。
【答案】;

(4)
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g,则加入a管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g。
【答案】8
【拓展创新】(总分
22
分,共
1
题)
15.
(22分)
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并分析。
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1)
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__。(填字母编号)
[问题讨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答案】d
(2)
实验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
【答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要使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a
(4)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5)
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加热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
驱赶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合理即可)
(6)
请指出该实验装置中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________。
【答案】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第5节
物质的转化(3)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3

分层集训(【夯实基础】)(总分
38
分,共
6
题)
1.
(4分)
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若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若滴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若滴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是
?(
?

A.
氢氧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D.
氯化钙溶液
【答案】A
2.
(4分)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

A.
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
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
C.
Zn和Cu(稀盐酸)
D.
H2和CO(澄清石灰水)
【答案】D
3.
(4分)
钾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若血液中钾元素含量偏低,易引发低钾血症,严重时会引发心率失常,甚至猝死。医学专家提醒:应重视日常补钾。可以服用某种钾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此化合物是
?(
?

A.
KCl
?
B.
K2CO3
C.
KNO3
?
D.
KOH
【答案】A
4.
(4分)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元素的化合物,取一定量的草木灰,向其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现象可以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A.
K2O
B.
K2CO3
C.
KNO3
D.
KOH
【答案】B
5.
(12分)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它可能是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龙龙、开开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表方案进行鉴别。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1)
【答案】
氯化钡
(2)
龙龙同学滴加的试剂可能是______溶液(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氯化钡
(3)
龙龙同学认为开开同学方案存在缺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入的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会对实验产生干扰
6.
(10分)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
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Cl(或氯化钠)
(2)
原固体粉末组成的所有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CaO、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
【能力提升】(总分
36
分,共
6
题)
7.
(4分)
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属于
?(
?

A.
金属单质
B.

C.

?
?
D.
金属氧化物
【答案】D
8.
(4分)
现有:①氯化钠;②硝酸镁;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铁四种溶液,不用其他任何试剂,仅用观察和溶液间的互相反应就可以将其区别开,则鉴定出来的物质的先后次序是
?(
?

A.
④③②①
?
B.
④②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A
9.
(4分)
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C、H元素
?②一定不含O元素
?③可能含O元素
?④一定含O元素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B
10.
(4分)
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

A.
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
Y一定是稀盐酸
C.
N转化为铁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
Y、M反应一定无现象
【答案】B
11.
(11分)
[2016·宁波]已知A~I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
D的化学式为____。
【答案】Fe
(2)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3)
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2.
(9分)
[2016·丽水]小科同学对实验室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
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2CO3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
【答案】
少量2中的溶液
?
(2)
步骤2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答案】除去并检验溶液中的Na2CO3
(3)
[交流评价]
小科同学把步骤3中的FeCl3溶液改为无色酚酞试液,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
【答案】合理
【拓展创新】(总分
26
分,共
1
题)
13.
(26分)
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并分别滴加了酚酞或石蕊试液(如图所示)。
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选用下列药品继续实验:铁、氧化钙、氧化铁、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
B中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饱和石灰水或碳酸钠溶液
(2)
取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铁;
Fe2O3+6HCl===2FeCl3+3H2O
(3)
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乙,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无气泡产生,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CaO
(4)
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丁,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____。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答案】;
氯化钠、氯化钙、酚酞,或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酚酞第5节
物质的转化(1)
总分
99
分,共
4
大题
17

A
知识梳理(总分
13
分,共
3
题)
1.
(3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碳→二氧化碳→碳酸”,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CO2;
H2O+CO2===H2CO3;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
2.
(4分)
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反应,如铁粉和硫粉化合会生成硫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在此实验中能证明反应进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SFeS;
用磁铁分别靠近加热前后的物质,加热前的物质能被吸引,而加热后的物质不能被吸引;
金属+非金属→盐
3.
(6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Ca+O2===2CaO;
CaO+H2O===Ca(OH)2;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B
分层集训
【夯实基础】(总分
30
分,共
8
题)
4.
(2分)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水的吸收
B.
动植物的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燃料的燃烧
【答案】C
5.
(2分)
元素M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MO,将此氧化物加入到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元素M可能是
?(
?
?)
A.

B.

C.

D.

【答案】D
6.
(2分)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看到火星四溅,最后生成黑色固体
C.
碳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D.
铁粉和硫酸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答案】A
7.
(2分)
下列操作中能使溶液的pH减小的是
?(
?
?)
?
?①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硫
?②在水中加入生石灰
?
?③在稀硫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水中不断吹气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8.
(2分)
下列转化一步即可实现的是

?

?
?①CaCO3→CaCl2
?②Fe2O3→FeCl2
?
?③Cu(OH)2→CuCl2
?④Fe→FeCl2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④
【答案】D
9.
(2分)
如下两个转化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CO→CO2、H2SO4→MgSO4。对上述转化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都能通过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实现
B.
都能通过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
C.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
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答案】B
10.
(12分)
在下列氧化物后面填上对应的酸或碱的化学式:
(1)
MgO:______________。
【答案】Mg(OH)2
(2)
SO2:__________。
【答案】H2SO3
(3)
CO2:__________。
【答案】H2CO3
(4)
Fe2O3:______________。
【答案】Fe(OH)3
(5)
K2O:______。
【答案】KOH
(6)
SO3:__________。
【答案】H2SO4
11.
(6分)
在燃烧正旺的煤炉上滴水,炉火不仅不会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原因是炽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水煤气也会燃烧,所以燃烧得更旺。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1)____

(2)____

(3)____

【答案】
;
;
【能力提升】(总分
50
分,共
5
题)
12.
(10分)
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广。三氯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
硅属于______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答案】非金属
(2)
写出上述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答案】SiO2
(3)
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该反应属于__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置换反应
(4)
如果还原SiHCl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

【答案】爆炸
(5)
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HCl
13.
(12分)
如图所示,铁可以转化为多种含铁化合物。请写出各转化过程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


____

③____

④____

反应②表明:金属和非金属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__

③④两个反应表明:铁和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化合价通常为____
价。
【答案】
;
;
;
;
盐;
+2
14.
(8分)
碳和部分含碳化合物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
物质X的化学式为
______

【答案】CO2
(2)
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___。
A.

B.

C.

D.
氧化物
【答案】D
(3)
写出图中X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

【答案】人工降雨
(4)
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
15.
(8分)
酸雨的危害很大,如图所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1)
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
(2)
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______
可改良被酸化的土壤。
【答案】熟石灰
(3)
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SO2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O2+2H2O+I2===H2SO4+2HI
16.
(12分)
完成下列各题。
(1)
已知Cu经三步转化反应可得到Cu(OH)2:Cu→CuO→CuSO4→Cu(OH)2;而Al经两步反应可得到Al(OH)3,写出其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他反应物自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Al+6HCl===2AlCl3+3H2↑;
AlCl3+3NaOH===Al(OH)3↓+3NaCl
(2)
初中学过得到CO2的化学反应有多种,可由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得到CO2。
①已知:Na2CO3+H2SO4===Na2SO4+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直接得到C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
反应。
②由化合反应得到CO2,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或2CO+O22CO2)。(写一个)
③由分解反应得到CO2,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或NH4HCO3NH3↑+H2O+CO2↑)。(写一个)
④由置换反应得到CO2,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写一个)
【答案】复分解
【拓展创新】(总分
6
分,共
1
题)
17.
(6分)
老师在讲台上做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水加到氧化钙中后,同学们都看到有白色烟雾状物质生成,生成的是什么物质?下面请你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
你猜测生成的物质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种: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蒸气;
随热气飘出的氢氧化钙固体小颗粒
(2)
你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你所做猜测的合理性呢?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用品、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应时,在其上方罩一干净的小烧杯,若有水珠,则说明是水蒸气;若杯壁有粉末出现,将粉末加水溶解后加入酚酞,变红则证明是氢氧化钙固体小颗粒;若两种现象都有则证明既有水蒸气也有氢氧化钙固体小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