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
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3.
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
A.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
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
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
D.
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4.
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5.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6.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7.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8.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引力?
??B.
只有斥力?????????????
C.
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
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与斥力大小总相等
9.
在下列各种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两块紧紧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0.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11.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
D.
分子间存在引力?
12.
下列事例,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教室里打扫卫生时飘在空中的灰尘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13.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下列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4.
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填空题
15.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 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
16.请指出图中的几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
(1)甲说明 ;
(2)乙说明 ;?
(3)丙说明 ;
(4)丁说明 。
17.
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即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 ????,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蒸发过程,该过程要吸收热量。
18.
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种现象用微观的分子理论分析,该现象说明了 和 。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游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 起了作用。
19.
两个探究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备。a小组用的是甲图所示的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b小组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
(1)两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 ????,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其目的是 ????。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 ????。
(2)通过比较你觉得 ????(a/b)小组的实验更好,
理由是 ????。
20.
如图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中,一个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 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分子是不停地 的。
21.
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三、解答题
22.
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3.
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
(1)如图甲,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说明 ????。
(2)如图乙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实验现象,此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
(3)如图丙,把一块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
?。
24.
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地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不平衡撞击,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 )
A.分子运动
B.原子运动
C.物体运动
(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C.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 (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
答案
1.
D
2.
B
3.
C
4.
D
5.
B
6.
A
7.
D
8.
C
9.
B
10.
D
11.
D
12.
B
13.
A
14.
D
15.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斥力
16.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引力(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有间隙
17.
引力
18.
分子间存在间隔 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的运动 引力
19.
(1)水 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 分子间有间隙 (2)b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b的变化明显
20.
乙;运动
21.
温度
22.
(1)逐渐变小(2)不能(3)能
23.
(1)小 分子间存在间隙 (2)剧烈????
(3)变大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4.
(3)不可靠;加热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水的对流加快了花粉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