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上课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
成像规律的形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师适当指导
教
具
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__________
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
___表示。
___________
叫主光轴,
叫光心。
____________
叫焦距,用
字母表示。
____________
叫物距,用
字母表示。
____________
叫像距,用
字母表示。〖学习过程〗
1.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物距(u):
;像距(v):
;实像:能在
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
而成的。虚像:
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2.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及时记下各种数据。
4.同学们针对记录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分小组讨论一会儿,小组间互相交流;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班级交流;教师进行小结成像的规律。
5.同学们继续针对验证实验进行交流,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当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
6.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可以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7.教师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物、像与透镜的位置像距光屏能否接收到u正立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实像还是虚像v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2f能u平行光通过_______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称为________点。2.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得数据,可得凸透镜成像规律是:(1)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当物距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当物距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_______像。〖当堂反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2.
清晨,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_____像。3.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距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某物体距透镜10cm时,通过此凸透镜后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像。4.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c、d和e点,如图1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__,像的大小变_________。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光屏上刚好能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像,如果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a
b
c
d
F
e
2f
F
图15.
凸透镜焦距为5cm,当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2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
B.正立的
C.放大的
D.缩小的
板书设计
一倍焦距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I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且倒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正立.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I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教学后记
(1)
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凸透镜成像规律》。考虑到讲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知识都要用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我在讲完《透镜》后,直接先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2)
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结合。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在实验结束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我在讲课时领着学生将实验数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处,一部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第三部分是放在焦点之内,并且把实验数据结合着成像进行讲解,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