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8课《新疆舞曲第一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8课《新疆舞曲第一号》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28 22: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舞曲(第一号)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新疆舞曲》(第一号),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感受乐曲节奏,用打击乐器或舞蹈动作参与到乐曲的表现中。
三、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能调动起各种感官对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内容:
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十课《新疆舞曲》(第一号)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主题旋律感受和分辨乐曲所描绘的情绪和情景。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 (听《马车夫之歌》进教室)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啊?新疆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新疆音乐氛围之中,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1、介绍新疆
师:刚才这首欢快的歌曲名叫《达坂城的姑娘》,也叫《马车夫之歌》,是一首新疆民歌,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新疆吧!(课件播放新疆图片)新疆风光秀美,资源辽阔,有雄伟的雪山、辽阔草原、广阔的沙漠等自然景观; “丝绸之路”横贯新疆,举世闻名。新疆的少数民族也是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
2、熟悉主题旋律
1)出示节奏型
师:他们在跳舞的是经常用一些打击乐曲为舞蹈伴奏,看,老师也带来了两件乐器,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手鼓和串铃的节奏。
X – X - X X X - (咚)
O O OX X O O OX X (铃)
2)教师弹《新疆舞曲》旋律,生随音乐拍击节奏
3)出示乐谱
生模唱旋律,并拍击节奏。
4)跟音乐旋律再次拍击节奏。
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伴奏的这段音乐是《新疆舞曲》(第一号)的主题旋律,是中国作曲家丁善德根据《马车夫之歌》改编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和熟悉乐曲的旋律,为后面乐曲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新疆舞曲》(第一号)
1、完整初听,谈谈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到主题旋律举手。
师:下面让我们完整的聆听乐曲,听一听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当你听到熟悉的主题旋律时请举手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乐曲情绪,让学生知道主题旋律一共出现2次)
2、分段聆听感受《新疆舞曲》(第一号)
2)A部分学习
师:哦,音乐抒发了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愉快心情。情绪热烈,欢乐轻快,节奏鲜明,让我们再自己仔细听听它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①聆听A部分
②复听A部分
③生随音乐,加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体验乐曲力度的变化。)
3)B部分学习
①感受A、B段不同的情绪及速度的变化?
师: 同学们表演的真棒,下面我们欣赏的这段音乐跟主题旋律对比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复听(图片出示图形谱)
师:让我们一起来点着图形谱来感受它的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图形谱,让学生感受旋律高低的变化。)

4)再现A部分学习
①聆听辨别:和哪段音乐相同?
师:我们欣赏乐曲的最后部分,听一听它和哪段音乐相同,
②复听再现部分
③简单讲解单三部曲式结构
师:欣赏完了新疆舞曲,你觉得根据乐曲的不同情绪可以把乐曲分成几个部分?
(出示3个色块)
师:像这样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构成的曲式。叫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标记为“ABA”,其中的B段通常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设计意图:体验新疆舞翻花、移颈、脱帽等舞蹈动作)
三、完整表演《新疆舞曲》(第一号)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的聆听一遍《新疆舞曲》(第一号)
学生集体表演
(设计意图:模仿手鼓和串铃的节奏边听音乐边伴奏,师生一起随音乐舞蹈,推向高潮)
四、拓展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新疆舞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它的音域宽广,音色对比鲜明,变现力极为丰富。下面老师用钢琴来演奏《新疆舞曲》(第一号)请同学们欣赏。
1)钢琴演奏《新疆舞曲》(第一号)
2)欣赏由新疆维吾尔族弓弦乐器“艾捷克”演奏的《新疆之春》
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乐曲《新疆之春》,曲式为单三部曲式。乐曲奔放流畅,潇洒自如,反映了解放后新疆人民欢欣、酣畅的生活情趣。
“艾捷克”维吾尔族弓弦乐器,古代称其为“哈尔扎克”,是维吾尔族弓弦乐器中最短的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更多新疆民族音乐,开拓视野)
五、听《青春舞曲》走出教室
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的奇葩,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能有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最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