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课《放牛山歌》教案
德育目标;感受歌曲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和童年的乐趣,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能够用明亮、高亢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草原上》
边唱边表演?
师: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三、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
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12 32|1 6.|唱准一音多字处?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出示32 1|?2—|12 1 6—|
学生读谱视唱
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四、音乐知识
1、复习mi sol la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 do re 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 1 2 3 4 5 6”各音的音高。
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 1 2 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6、6 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五、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六、小结,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歌曲《放牛山歌》音乐简练朴实,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牧童娃娃愉快劳动,快乐生活的欢乐情绪。
这是一首四川儿歌,歌曲中带有很多的衬词和四川方言,因此在朗读歌词时,会觉得有些不顺口,所以孩子们在演唱中觉得有些难度,尤其是“背上(那)背个(呦啥)”中的“那”是前八后十六音符中的最后一个十六分音符,在音乐的节奏中是弱拍,而且是比“上”还弱,应该用轻声自然带过,而孩子们在语文学习的朗读中,很多地方“那”是要强调朗读的,因此,总是因为语文中的朗读与音乐中的节奏结合的不够好而唱错,有的唱错节奏,有的干脆不会唱,当然乐感好的孩子自然还是很容易掌握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让孩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的方式,在朗读中就按强弱、节奏来朗读,再加上曲调,自然就解决了这个难点。由于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较多,因此,教学中,除了强调重拍、突出附点外,歌曲的学唱要先慢速来学习。由于这首歌曲是高亢的风格,因此教学中,我还给孩子们找了段四川风格的歌曲演唱,提高孩子们对高亢风格的理解。
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会多思考、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法,以起到更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使得课堂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