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新授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通过本课相关疫病和医学成就的学习,学生了解医学技术进步。
2、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材料,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标要求及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根据对课标及课本内容的整合,本节课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任务
1、历史资料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相关内容,通过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初步了解疫病(天花、黑死病)的流行与影响。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完成中医药成就的表格,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古代较为发达医学成就。
3、文明是相互影响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及在此过程中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扁鹊见蔡桓公》,知道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学生在初中历史阶段学过名医张仲景和华佗,知道张仲景及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
2、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病毒和免役的时候简单地了解天花、黑死病的内容,对本课疫病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3、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学习中,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期间西学东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学生能够分析得出疫病的流行及产生的影响;
2、教材是学习的载体,通过师生共同梳理教材,学生填出中医药的成就,并且认识到中国古代的中医技术和水平较为高超。
3、文明是相互影响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及在此过程中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影响,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的成就;知道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影响,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的成就
六、教学思路设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相关史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同时根据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的联系性和线索性。
七、教学过程
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这个病毒熟悉吗?(诺如)对于诺如病毒你了解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关于诺如病毒的相关内容
新授课
(一)诺如病毒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古代世界同学们了解哪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呢?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天花和黑死病)
(一)古代的疫病
1.天花和黑死病对古代中国和世界都产生过较大影响。明清时期,天花肆虐,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提供《清史稿》中关于清初天花的基本状况及清初如何防治天花的史料。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得出此时天花肆虐,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并得出此时政府对天花的惧怕及重视,采取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
2.提供黑死病的症状、危害、教会采取的措施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得出此时人们由于疾病横行,对教会的解释不断产生怀疑,为人文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提供材料看政府如何应对黑死病
帮助学生产生共鸣,古今中外有很多共同之处。
过渡
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当中,中国人也总结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二)中医药的成就
(二)布置任务:通过教师讲解和自己对课本的梳理,整理中国古代中医药学成就。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中药学的表格,最终填上老师的表格。
过渡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十分发达,到了近代,在保留中医的特色之外,西医也在中国传播,对中国的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三)1.提供《点石斋画报》中的两幅:剖腹取儿和妙手割瘤
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知道晚晴时期已经在中国有了西医的技术并且实践。
2、提供《南方日报》中的材料
学生提取信息,认识到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并不顺利。
3、提供莱水亭及其介绍
学生充分认识到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总结
人类在同疫病的斗争中取得了较大成就;中医与西医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
八、板书设计
第14课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古代的疫病
天花和黑死病;1、死亡率高2、对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二)中医药的成就
时期
人物
贡献
战国
扁鹊
望闻问切
西汉
《黄帝内经》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唐代
新修本草
宋代
针灸铜人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新中国成立后
中西医结合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九、教学反思
1、本课所学内容很多之前的历史教学中没有涉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一些学生相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帮助学生感受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