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盛世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和当前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以下的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基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进行教学,不要仅仅浮于知识点传授的表面。
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在整堂课的设计上要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新教材存在繁多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个矛盾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
3.注重量化与反思。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量化、评价,看其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修改,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新课标新教材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难度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策略。我觉得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难题在于繁多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对此,我们应确立本课的课魂,立足课魂,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进行课堂教学的编排,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课标要求如下:“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融合、区域开放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整个单元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历史,重点在于通过对这一时期制度、民族、区域开放、思想文化的分析,体会盛世出现的原因,从而对历史现象的成因有所体悟,并从中有所启发。
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制度是一个国家运行的基础,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非常关键。通过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突破性的制度,对于体会这一时期盛世气象的出现以及对于我们当今的制度建设都要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新高一学生,高一学生正当面临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身份转换,对于初高中不同的要求也需要进行适应,比如:高中历史是一门新的课程,他们在初中时只接触过历史与社会的类似科目,两门课要求不同,初中历史与社会开卷考试,对于历史知识也只是粗浅了解,并不需要很高的深层次分析要求。高中历史则不同,闭卷考试,对于知识点的深层次分析及理解要求大大提高。所以,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
本校是小城镇的高中学校,学生并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其知识储备及课外阅读量以及学生的见识广度深度都无法与大城市里的学生相比,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要更加注重方法教学,使学生对于没有看到过的知识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已掌握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史实,解释唐朝盛世并对盛世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从制度层面)(历史解释目标)。
2.对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历史沿革能形成一个历史脉络(时空观念目标)。
3.结合制度变化与创新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感悟其中蕴含的时代趋势,以史为鉴,对当今的新时代建设提一些建议(家国情怀目标)。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变迁历史;
解决方法:对于这么多的制度,想要一一完整的讲述,就会造成知识点过多的问题,所以三个制度可以择取其中的一个进行讲述分析,其余的知识点,放手给学生自己解决。
难点:唐朝盛世气象的出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中的体悟。
解决方法:对于每一个制度分析透彻,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整理,列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创新与唐朝盛世的关系,最后通过改革开放的对比使感悟顺其自然地出现。
【教学设计思路】
以制度创新为本课的课魂,以分析制度创新与唐朝盛世的关系为本课的线索。
【满城尽带黄金甲——品盛世风采】:先通过一个视频了解唐朝盛世的繁荣状况,引入课文,吸引学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探盛世成因】:然后分析制度与盛世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制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分析。选官制度:通过材料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中枢政务机构及赋税制度:主要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方式予以解决,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采取探究思考、讨论的方式予以解决。
【春风又绿江南岸——悟盛世启示】:最后通过总结分析唐朝时期的创新制度与唐朝盛世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采取的各项举措,感悟盛世的启示。
【教学过程】
【满城尽带黄金甲——品盛世风采】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历史中有很多的朝代,那对于这么多的朝代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学生自由回答,并提问学生理由)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在众多的朝代中我觉得最为闪亮的一个朝代——唐朝。唐朝是异常繁华、瑰丽的。所以首先,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来感受一下唐朝盛世。(播放剪辑的相关视频,播放完视频后,引导学生回答他们对唐朝盛世的印象,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表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探盛世成因】
师:那如此繁华的盛世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问渠那得清如许”——探盛世成因。
材料:唐三彩文官俑(图) 雁塔题名(图) 唐太宗与科举制(图)
设问:以上三幅图反映了唐朝时期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的历史变迁如何?
材料:历史上的人才选拔资料
(结合材料中人才选拔的途径和标准,完成探究)
探究: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后,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并展示出来,评价标准:1.学生是否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说国家运行、社会稳定、社会公平、选官程序等;2.学生语言组织的流畅性、逻辑性是否比较好。)
师:(归纳总结升华)科举制的实施,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国家的稳步运行,而且对广大知识分子而言,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更加公平公正,同时也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提供了人才保障、社会基础。
师:那除了科举制对唐朝盛世的出现起了很大的作用之外,还有哪些制度对唐朝盛世的出现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结合书本44-48页的内容,根据表格整理归纳。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的任务。评价标准:1.学生对于该制度体系历史变迁中的种种制度是否理解;2.学生能否按照时间线索建立时间轴,培养自己的时空观念;3.学生是否能根据书本上的已知信息进行思考,从而理解该制度在唐朝时期的具体表现以及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尤其是对于该制度进步意义的理解,是本部分的难点,同时也是本课当中的重难点,对此我还设计了另外两个探究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确立的制度的进步意义。)
探究思考1
探究思考2
【春风又绿江南岸——悟盛世启示】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思考,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盛世的出现与唐朝时期的制度存在很大的关联,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唐朝时期的创新制度有哪些?(学生回答: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师:那同学们觉得这些制度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考之后再用自己的话表述,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标准:学生回答时考虑是否全面,逻辑是否严谨,语言是否流畅,根据具体情况,教师需要适当点拨,以便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师:科举制为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三省六部制又是科举制顺利进行的制度前提。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国家正常运行、社会稳步前进的政治保障,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实行是物质基础。三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的关系。(具体上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自由发挥。)
师:那这三个制度与唐朝盛世的出现有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对先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评价标准:学生归纳总结时是否全面,逻辑是否严谨,语言是否流畅,根据具体情况,教师需要适当点拨,以便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师: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世界强国,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而历史转折的关键时间就是在1978年,这一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2019年是改革开放的41周年,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
2.1980年,农村地区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全面推行对外开放;
4.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师:对比唐朝盛世的出现与当前强大的中国的出现,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要进行改革创新、制度要与时俱进等等。)
师:由此,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与时俱进、创新、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
师(总结):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对于盛世的出现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或者是我们的未来。这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评价设计】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表(试行)
学校: 授课教师 科目 班级 日期
课 题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点
权重
得分
小计
教学
目标
10%
1.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充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文本、校情学情,设定合理。用恰当方法在恰当时间告诉学生,能评价教学效果。
10%
教学
行为
50%
2.教学内容 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容量恰当;注意知识的拓展;联系生活,体现人文性和学科思想;努力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10%
3.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充分;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根据教材特点、教材内容及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法,富有教学机智。
10%
4.教学手段 能根据实际,采用直观、形象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创造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及问题呈现方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5%
5.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合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并巩固、深化、应用;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并注重过程调控。
15%
6.教学评价 关注学生课堂感受,尊重和信任学生;激励方式灵活多样,竞争适度,氛围和谐。
5%
7.教学基本功 教学语言准确、规范;教态亲切自然;课堂应变能力强;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美观。
5%
学生
表现
25%
8.学习状态 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注意力集中,愿意学习;思维活跃;能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10%
9.学习方法 课堂常规训练频率高,学生学习方法科学、高效。
5%
10.参与程度 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积极、有效。
10%
教学
效果
15%
11.目标达成 双基落实,技能提高;听、说、读、写训练扎实、有效,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达成预设目标。
10%
12.综合发展 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价值观。
5%
总分(评分说明:90-95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
评语
一、优点:
二、不足:
三、建议:
评课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重点知识: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历史沿革。这部分的解决方法及具体的讲述语言,还是需要在验证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量化、评价,看其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修改,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量化、评价标准,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标准的细化,以上部分教学部分,针对学生的预期反应,我已经设计了部分标准,还需要对更多教学环节设计标准以及加强标准的细化;二是标准是否合理,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印证与完善,以便在最后形成普遍的适合新教材大部分课堂的课堂评价标准。本课以制度创新为课魂,以分析制度创新与唐朝盛世的关系为本课的线索。由于这一课是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所以对此也需要设计量化、评价标准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