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专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孔孟专题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05 09: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论语》《孟子》专题
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依据
关于选修课
特点:
“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基础性 选择性 拓展提高
设计: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2、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3、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课程目标 学生实际 灵活性 拓展性
关于文化论著研读模块
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不必面面俱到。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相互探讨,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讲解。
文化 探究 领会精神 抓住重点
二、设计思路
本专题的编写思路:
以《论语》《孟子》体现儒学
以《四子侍坐》为例读《论语》
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例读《孟子》
以《浅谈<论语>》和《孔孟》拓展延伸
1、找准教学的“点”:
《四子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
2、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
《四子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与《论语》《孟子》
课内与课外
由“一”知“多” 由“一”求“多” 以“多”解“一”
专题教学计划
顺序 内容 时间
一 《怎样学习文言实词》
《浅谈<论语>》
搜集资料,走近孔孟 课外
二 研读《四子侍坐》《齐桓晋文之事》 课内
三 《孔孟》 课内
四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 课外
五 解读孔孟 课内
1、体现基础性
2、领会精神,抓住重点
教学重点:
深入研读文本,选取核心问题,挖掘文化内涵,领会儒家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3、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
初探“春风沂水”——孔子之态度(与点)——四子发言顺序(孔子有意安排)——四子志向的联系(层进)——“春风沂水”的实质(太平盛世的缩影 孔子的治国理想)——孔子之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孔子精神)
4、适当拓展,相机延伸
5、留白存疑,合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