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30 11: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九
一、选择题
1.《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2.1954年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 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3.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材料反映出新中国宪法(  )
A.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B.力图实现公平正义
C.具有博收慎取精神 D.在借鉴中走向完善
4.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  )
A.消灭私有制 B.稳定全国物价
C.建立公有制 D.克服财政困难
5.20世纪50年代初期,彭德怀说“(______________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文中的空格处应填(  )
A.人民解放战争 B.“银元之战”
C.抗美援朝战争 D.“米棉之战”
6.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该作品(  )
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
A.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B.表达了工业落后面貌改变后的喜悦
C.反映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计划性
D.体现了民众交通工具实现巨大飞跃
7.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
8.1958年《红旗》杂志转述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调整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水平
B.为实现“一五”计划,改革社会基层组织
C.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美苏争霸
D.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
9.“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困难局面,党和国家(  )
A.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C.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0.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
年份 粮食产量
(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
(万人) 国家财政收支
(亿元)
第1年 19 505 2 451 +6.0
第2年 20 000 4 532 -21.8
第2年 17 000 4 561 —65.8
第4年 14 350 5 044 —81.8
A.削减城镇人口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优先发展农村经济 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11.20世纪50年代,某外交声明宣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新中国外交活动是(  )
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首倡“求同存异”方针
12.以铁的事实表明国际社会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亚洲局势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D.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政治制度”的问题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1)根据材料分析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14.万隆会议精神始终是引领亚非关系发展的指南针,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材料二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2)据材料二,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看法。
单元检测九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B项错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实行的新型政党制度,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略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措施,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知,1954年的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A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底,C项错误;1954年宪法之前已经颁布过成文宪法,比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新中国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吸收了外国和中国近代相关法律的相关内容;再依据“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可知C项正确。A、B两项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当时宪法还未正式颁布,谈不上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通货膨胀的乱摊子。为稳定物价,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初期,统一财政经济是要克服财政困难,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彭德怀的话,是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概括,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彻底结束于1950年6月,A项与材料不符;“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是新中国恢复经济、稳定物价的措施,B、D两项与材料无关。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的计划性,故选C项;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
7.答案:B
解析: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发展经济“迫不及待”的思想,由此引发了“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的“大跃进”运动,B项正确;“一五”计划在1957年就已经完成,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把以前的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C项错误;三年自然灾害属于天灾,不是人为造成的,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比合作社公有化程度更高、规模更大,这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但是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故A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和加强民族凝聚力无关,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故C项错误;“大跃进”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故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为此1960年冬中共中央会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项正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1953年提出的,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A项与材料不符;1957年党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B项错误;1958年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其指导下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与材料不符。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图表信息分析可知,“4年”间“粮食产量”是先增后减,“国家职工人数”则呈现出递增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应该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时期,当时总体上农业生产落后,工业产量剧增,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为了纠正1958年以来“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经济发展冒进问题,新中国于1960年冬天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即注重调整城镇人口总量。故答案为A项。B项,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优先发展农村经济,排除;D项,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两国总理 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准则,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项与材料无关;1955年亚非会议首倡“求同存异”方针,D项与材料无关。
12.答案:B
解析:1954年,我国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积极参与讨论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表现,不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亚洲局势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故A项不符合题意;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列强国家参加的情况下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它提高了我国在亚非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故C项不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时间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3.答案:(1)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2)不同: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4.答案:(1)新态势:注重同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交政策日趋灵活;外交思想日趋成熟。
(2)依据: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现实意义:有利于亚非国家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有利于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看法: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想;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解析:第(1)问,“新态势”:根据材料“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可知,体现的是外交政策日趋灵活和外交思想日趋成熟;根据材料“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可知,体现的是注重同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第(2)问,“依据”:根据材料“《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国家和民族独立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意义”:根据材料“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维护亚非国家主权与利益、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第(3)问,“看法”:结合万隆会议的过程及形成的精神可知,从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