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弹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2.下面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C.只有受到弹簧作用的物体才会受弹力作用
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4.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
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
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
5.一弹簧的两端各用10N的外力向外拉伸,弹簧伸长了6cm,现将其中的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用5N的外力来拉伸它,则弹簧的伸长量应为 ( )
A.6cm B.3cm C.1.5cm D.0.75cm
6.两弹簧秤平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乙的一端系于墙上,两弹簧秤挂钩相连,当在甲的一端挂钩上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甲时,则甲、乙两弹簧秤读数分别是 ( )
A.100N,0 B.100N,100N C.0,100N D.200N,200N
7.如图所示,两个同样的弹簧秤每个自重都是0.1N,下端挂钩的重力忽略不计,甲“正挂”,“乙”倒挂,在乙的下方挂上重0.2N的砝码,则甲、乙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
A.0.2N.0.3N B.03N.0.2N C,0.3N.0.3N D.0.4N.0.3N
8.大磅秤上站着一个重500N的人,同时放着一个重30N的物体,当此人用20N的力竖直向上提这个物体时 ( )
A.磅秤上的示数减少20N B.磅秤的示数不会改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为30N D.人对磅秤的压力是500N
9.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
D.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跟物块A恢复形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10.如图所示,将甲、乙两根相同的条形磁铁吸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对乙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 B.乙对桌面的压力小于甲、乙的总重力
C.甲共受三个力作用 D.甲共受四个力作用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一段浅色橡皮管上画有一个深色正方形图案,这段橡皮管竖直放着,并且底端固定不动,如图所示.在橡皮管上施加不同的力使橡皮管发生形变,这样画在管上的图形也跟着发生改变.下面右边给出了形变后橡皮管上的图形,左边列出了橡皮管受力的情况.请用铅笔画线将图形与相应的受力情况连接起来.
第11题图
12.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索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所测得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0.5 1.0 1.5 2.0 2.5
弹簧测力计的伸长x/cm 2.6 5.0 6.8 9.8 12.4
(1)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线上作出F—x图象;
(2)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x用m做单位)
(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第12图
三、解答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3.画出下列静止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第13题图
14.一弹簧秤的3N和5N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2.5cm,求:
(1)此弹簧秤所用弹簧的劲度系数.
(2)它的3N刻度线离开“0”刻度线的距离.
15.如图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轻弹簧,原长都是L0=10cm,劲度系数k=500N/m,如果图中悬挂的两个物体质量均为m,现测得两个弹簧的总长为26cm,则物体的质量m是多少?(取g=10N/kg)
16.如图,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多少?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17.如图所示,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用光滑细线连接,并有一光滑的轻滑轮放在细线上,当滑轮下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后,滑轮将下降一段距离,求这一距离的大小.
2 弹力
1. A 2. BD 3. BCD 4. B 5. B 6. B 7. C 8. BC 9. CD 10. C
11. 如图.
12. (1)如图所示.
(2)F=20x.
(3)常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13. 如图.
14. (1)由 知, 而
解得:N/m
(2)(m)
即3N刻度线离开“0”刻度线的距离为0.0375m.
15. 对下面物体隔离可知:B弹簧所受拉力大小为mg;对两个物体整体来分析可知:A弹簧所受拉力大小为2mg.
列出两个关系式:
而xA+xB=0.26-2×0.1=0.06(m),k=500N/m,从而解得:m=1kg
16. 开始弹簧k1被压缩,弹簧k2被压缩
当上面的木块刚离开上面弹簧时,弹簧k1恢复原长,弹簧k2被压缩
此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17. 滑轮下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后,连接弹簧的细绳上拉力均为,弹簧k1和k2分别伸长和,所以滑轮下降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