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卷(提升版)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
第I卷
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最终,贾宝玉了却尘缘,出家为僧,跟一僧一道出走,而通灵宝玉在游历完人间之后,回到青埂峰变回了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大石头。
⑤曹雪芹借玉石来塑造了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人名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甄宝玉、林红玉、玉钏、玉柱儿、玉官等。宝玉曾经自号“绛洞花主”,宝玉是花主,其余的女子都是花。两位女主角,宝钗黛玉,各占了他名字一半。一个拥有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一个占了“金玉良缘”的婚姻。两人才情不分伯仲,丽质天生。一有咏絮之才,一有停机之德,一个似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而曹雪芹把“玉”字给了“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的林妹妹,可见对黛玉的钟爱。唯有“玉”字,方能喻其至真至诚,至纯至洁,至贞至痴。唯有“玉”者,才能彰显宝玉黛玉二人的灵魂契合,思想对等,矢志不渝。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红楼有梦玉为伴》2019年1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红楼梦》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中华玉文化有关。
B.曹雪芹虽然倾心于玉,但他不是对任何品性的玉都喜爱,而只是注重那种天生丽质的璞玉。
C.曹雪芹之所以给小说命名为《石头记》,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
D.虽有“金玉良缘”,但作者却更倾向于“木石前盟”,因唯有“玉”才可喻至真至诚的爱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说《红楼梦》体现了玉的各种价值,然后从多角度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
C.文章第三段先总的概括了《红楼梦》中写玉的手法,然后又采用例证法进行了论述证明。
D.文章四、五两段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叙写了“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主要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蕴含中华玉文化,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
B.《红楼梦》中器物、主要人物名字都和玉有关,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
C.《红楼梦》以“石”开始,又由“玉”收束的全部发展过程,显现了曹雪芹独特的匠心。
D.《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得些许玉的知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实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张馨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三: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据介绍,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智能驾驶、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将形成一个个北斗+创新+北斗应用的新业态,这些都将成为北斗系统产业创新的核心原动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认为,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应用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也将促进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目前,北斗对产业的核心贡献率达80%,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累计超过每套8000万台,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目前的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每套7亿台。
(摘编自央视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价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截至2018年11月,我国共发射4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卫星19颗,这对 “一带一路”建设是好消息。
B.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开始全面研制,北斗三号工程2009年正式启动,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因而在2012年底正式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重大事件,也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
B.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C.材料三显示,我国北斗系统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应用越来越广泛,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将会在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中取胜。
D.北斗系统是一项国家工程,其发展依靠的是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北斗系统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已经且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6.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相比,起步较晚,现在却能与之同台竞技,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北斗系统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匆匆过客
路 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
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8.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白敏中,字用晦,少孤,承学诸兄。武宗雅闻居易(白居易)名,欲召用之。是时,居易足病废,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①不任事,即荐敏中文词类其兄而有器识。即日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宣宗立,德裕贬,敏中抵之甚力,议者訾恶。德裕著书亦言“惟以怨报德为不可测”,盖斥敏中云。历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自员外,凡五年,十三迁。
崔铉辅政,欲专任,患敏中居右。会党项数寇边,铉言宜得大臣镇抚,天子响其言,故敏中以平章事、制置使。初,帝爱万寿公主,欲下嫁士人。时郑颢擢进士第,有阀阅②,敏中以充选。颢与卢氏婚,将授室而罢,衔之。敏中自以居外,畏颢谗,自诉于帝。帝曰:“朕知久矣。若用颢言,庸相任耶?”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及行,帝御安福楼以饯,颁玺书谕尉,赐通天带,卫以神策兵,开府辟士,礼如裴度讨淮西时。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敏中即说谕其众,皆愿弃兵为业。乃自南山并河按屯保,回绕千里。又规萧关通灵威路,使为耕战具。逾年,检校司徒,徙剑南西川,增骡军,完创关壁。治蜀五年,有劳,加兼太子太师,徙荆南。
懿宗立,召拜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数月足病不任谒,固求避位,不许,中使者劳问,俾对别殿,毋拜。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书闻,帝怒,斥谱阳翟令。未几,加敏中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扰边,召敏中入议,许挟扶升殿。固求免,乃出为凤翔节度使。三奏愿归守坟墓,除东都留守,不敢拜,许以太傅致仕。诏书未至,卒,册赠太尉。博士曹邺责其病不坚退,且逐谏臣,举怙威肆行,谥曰丑。
(注)①苶(nié):精神不振。②阀阅:指功勋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3分)
A.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B.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C.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D.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翰林是古代官名,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
B.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明朝以后员外郎为闲职,无关科举。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一般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相似说法有“乞骸骨”“乞身”“致政”“下车”“休致”等。
D.册赠是以册书的形式表示对死者追加封赐,主要面向身居高位的大臣。册,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册赠的诏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敏中文词出众,深得赏识。在白居易患足病不堪任职时,经李德裕推荐,当日就被任命为知制诰,成为翰林学士。
B.白敏中受人排挤,遭人怨恨。崔铉担心敏中位居己上,建言天子派人镇抚边疆。郑颢因被敏中充选驸马而怀恨在心。
C.白敏中破羌有功,治边有方。他亲率诸将攻破羌贼,劝说他们弃兵为业,并规划道路,安置屯保,增加骡军,修建关墙。
D.白敏中仕途顺利,皇帝宠幸。他曾五年内十三次升迁,皇上信任他,不偏信郑颢的进言,不接受王谱让敏中退职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
(2)数月足病不任谒,固求避位,不许,中使者劳问,俾对别殿,毋拜。
(二)诗歌鉴赏(共9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4-15题。
薛宝钗咏白海棠
曹雪芹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②白帝:即西方白帝,是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③月窟:月宫。④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4.下列关于诗歌的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首联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但两诗中种花人的风韵却截然不同:林诗中人将湘帘与门半开半掩,体现少女的率真开朗;薛诗中人“珍重芳姿”,白天也要“掩门”可见其端凝庄重。两首诗中的人物形象恰成对比。
B.林诗中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足以体现白海棠之清雅,进一步体现出种花人之高洁。
C.薛诗颔联,用“洗出胭脂影”写出海棠色白,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颈联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实写自我身份,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
D.林诗颈联写岀白海棠的寂寞、幽怨、悲愁,也写岀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寂寞、孤独、哀怨。
林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偷来”“借得”二词。(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 ”两句写出了山村春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2)《氓》中“ , ”,表现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彻底失去信心后的愤然决绝之情。?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错的语句:廉颇闻之, , 。?
第II卷
三、语言表达(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疟疾,________不少人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之外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
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_________是错的。40多年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团队还发现,( )。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慧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_________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
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_________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
B. 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
C. 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
D. 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B. 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效果独特
C. 双氢青蒿素具有独特的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的效果
D. 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有独特的效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挥抗癌功效。
B.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功效。
C.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展抗癌功效。
D.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进而发展其抗癌功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激烈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些专著,像《中国小说史略》,现在还是学术界的经典。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往往有独到的眼光,他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那些笼统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
21.请根据下面“小说各要素示意图”写一段话,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图形表达,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武汉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有的人在高喊“武汉加油”,有的人积极给大家提供防疫措施。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但是,有的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就立马变脸,恶语相加;还有的人,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隐瞒情况不上报。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请你化名李华,以网民或来自武汉的人的身份在《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针对上述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和态度。注意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少于800字。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提升版)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这只是据说而已。故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错误,这一引用是为了证明曹雪芹对玉“天生丽质”的自然之美的认同与欣赏,对刻意雕琢的反对。故选B。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可以推知作者对“玉”文化的青睐,但不能推出“玉”是决定此书成为经典的决定性因素;B项,“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以偏概全,不能说“都非常钟爱玉”;C项,“又由‘玉’收束”表述错误,小说的结尾是由“石”收束,原文有“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故选D。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从材料二“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与“在2012年底正式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用“因而”不正确。故选C。
5.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从材料三“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应用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也将促进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可知,“将会在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中取胜”错,无法从原文看出。故选C。
6.①国家重视、扶持,顶层筹划,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②突破关键技术,不断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应用领域广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井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本题分析我国北斗系统迅速发展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实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组网。”“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分析,概括出国家重视、扶持,顶层筹划,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结合材料二“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分析,概括出突破关键技术,不断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结合材料三“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概括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应用领域广泛。
7.D【解析】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A项,“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错误,通过小说可知,故事结局是积极向上的,与 “凄冷、沉重”不符。 B项,“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错误,原文只有“我”的心理描写,而没有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心理描写。 C项,“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错误,男青年的反应更多的是没有替老人买上票的焦急与担心。 故选D。
①(场景集中)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紧凑;②(场景集中)有助于在情节碰撞中发掘人物深层心理,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③反映春运买票难的社会现实,也是社会环境的折射。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结构安排的作用。以某个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可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不同人物在同一场景下的不同行为能形成对照,同时在对照中能塑造形象,展现主旨。本题考查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的作用,应当结合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展现、小说主旨的表达等方面分析。“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时髦男青年”和“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把几个人物都集中在一个空间,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人物之间不同的行为、反应相互作用,能够创造矛盾,并使人物形象与高尚品质在助人为乐中凸显出来。
9.①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②塑造这一人物,与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表达小说爱的主题;在塑造人物上欲扬先抑,使小说情节更为曲折。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本题,第一问时可以结合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分析,如衣着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等,重点抓住文中的“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等语句分析即可知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第二问可以从人物与主题表现上分析,男青年、青年妇女和“我”都主动去帮助老人,他们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相互映衬,突出了主题。
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句子翻译:右补阙王谱上奏说:“白敏中患病四月,陛下坐朝,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哪有闲暇讨论天下事?希望听从白敏中的请求,不要使他受到依仗宠遇官居高位而才能不胜任的非议。”“右补阙王谱奏言”为主谓结构,翻译为“右补阙王谱上奏说”,“敏中病四月”为说的内容,故应在“奏言”后面断开,排除BD;“与他宰相语不三刻”承前省略,省略主语“陛下”,“与他宰相”是“陛下语不三刻”的对象,二者联系紧密,翻译为“(陛下)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C。
11.C 【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相似说法有‘乞骸骨’‘乞身’‘致政’‘下车’‘休致’等”错误。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上。
故选C。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他亲率诸将攻破羌贼”错误。由“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可知,是诸位将领破羌贼在前,故不可能是“他亲率诸将攻破羌贼”。故选C。
13.(1)(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看,都是郑颢上报的奏书,白敏中才心安。(2)(白敏中)好几个月因脚有病不能履职谒见,坚决请求离职,不被允许, 宫中派出的使者去慰问,让他在偏殿(正殿以外的殿)答对,不用跪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顾,看;发,打开;函,书信;悉,都;乃,才。(2)任谒,履职谒见;许,答应;劳问,慰问;俾,让。
【参考译文】
白敏中,字用晦,幼年丧父,跟从同宗的族各位兄长学习。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想要征召任用他。当时,白居易因足病而去官在家,宰相李德裕说他衰弱疲惫不堪任职,即推荐白敏中文词如同他的兄长而且有度量见识。当天任他为知制诰,召白敏中入翰林为学士。 宣宗即位,李德裕被贬,白敏中极力诋毁他,为议论者厌恶。李德裕著书也说“惟有以怨报德不可推测”,这大概是斥责白敏中的话。白敏中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从员外开始,先后五年,十三次迁官。
崔铉辅佐政事,想独断专行,担心白敏中身居要职。正值党项多次入侵边疆,崔铉说应该有大臣镇抚,天子同意他的话,因此让白敏中担任平章事、制置使。起初皇帝怜爱万寿公主,想下嫁给士人。当时郑颢考中进士科,有世家门第(的背景),白敏中以(他)充选。郑颢与卢氏定婚,将要完婚而停止,(故)对白敏中怀恨在心。白敏中因为自己居官在外,害怕郑颢谗毁,便主动向皇帝诉说。皇帝说:“朕早知道了。如果朕听信了郑颢所说的,还任用你吗?”(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看,都是郑颢上报的奏书,白敏中才心安。等到出行,皇帝亲临安福楼饯别,颁布玺书告慰,赐通天带,让神策兵护卫,授予他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的权力,礼遇如同裴度讨伐淮西时。驻扎宁州时,诸将已攻破羌贼,白敏中即劝说民众,都愿意弃甲为业。于是从南山依傍黄河安置屯堡,回绕千里。又谋划萧关通往灵、威的道路,让他们打造耕战的器具。一年后,白敏中任检校司徒,升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增加骡子军,修缮关墙。在蜀治理五年,有功劳,加授兼太子太师,移任荆南节度使。
懿宗即位,征召白敏中授任司徒、门下侍郎,再任平章事。(白敏中)好几个月因脚病不能履职拜见,坚决请求离职,不被准许,宫中派出的使者去慰问,让他在偏殿(正殿以外的殿)答对,不用跪拜。右补阙王谱上奏说:“白敏中患病四月,陛下坐朝,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哪有闲暇讨论天下事?希望听从白敏中的请求,不要使他受到依仗宠遇官居高位而才能不胜任的非议。”奏章进上,皇帝恼怒,贬王谱为阳翟令。不久,加授白敏中为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侵扰边疆,召白敏中入朝商议,皇帝允许搀扶他上殿。白敏中坚决请求免职,于是出任凤翔节度使。三次上奏希望归还家乡守护坟墓,授任东都留守,他不敢接受,允许以太傅退休。诏书未到,白敏中去世,册命追赠太尉。博土曹邺谴责他有病不坚决退休,而且驱逐谏臣,依恃权威肆意横行,谥号为丑。
14.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A项,“林诗中人将湘帘与门半开半掩,体现少女的率真开朗”错误,未见开朗。故选A。
15.用拟人手法,写岀海棠色如梨蕊,神如梅花突出白海棠的洁白孤傲,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体现林黛玉的清高超拔,空灵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A项,“林诗中人将湘帘与门半开半掩,体现少女的率真开朗”错误,未见开朗。故选A。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
本题要求请赏析“偷来”“借得”二词。首先依据诗的题目“咏白海棠”可以明确“偷来”“借得”均为白海棠“所为”,所以诗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诱人。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诗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16.(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3)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7.D【解析】乃至:连词,连接两个以上的词、短语、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指明范围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要以接上“于”。甚至:强调程度跟“乃至”相同,但说成“甚至连”时表示更加强调,可以说成“甚至于”、“甚而至于”。可用于口语。此处说的是人们对青蒿素的误解,有程度上的强调意味,应选“甚至”。固然,强调事物的本来面貌;当然,侧重一个很明显的事实,通常是不言而喻的。此处是说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很明显是错的,应选“当然”。潜伏,动词,隐藏、埋伏;潜在,副词,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此处是说“敏感人群”,应选“潜在”。衰弱:(身体)不强健;(事物)不强盛。衰竭:由于疾病严重而生理机能极度减弱。此处说是外伤因此器官生理机能极度减弱,应选“衰竭”。故选D。
18. A【解析】根据前文“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括号中主语应是“双氢青蒿素”,排除B、D项;结合后文“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可见括号中应该陈述其对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C项,“独特”应当强调“效果”,且表达不如A项简洁,排除C项。故选A
19. B【解析】原句存在两个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应为“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二是搭配不当,“发展抗癌功效”应为“发挥抗癌功效”。两项修改都正确的是B项。故选B。
20.①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具有很高的水准(或: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是开拓性的) ②鲁迅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 ③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承者、价值重估者
【解析】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①处,前文是肯定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后文则是肯定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贡献,所以①处应填写一个表转折的句子。②处,由“但”字可知,②处所填内容应与后面的分句构成转折,故应填写“鲁迅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③处是对前面的分析所作的小结,再联系后文,可知此处应填写“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承者、价值重估者”。
21.阅读小说有三个层次。“主题”是阅读的核心;读者借助“叙事”形式和“结构”方式,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表现“主题”的要素,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题标题是“小说各要素示意图”,要求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图表把小说各要素分层三个层次,其中小说的主题处于核心位置,然后是叙事和结构,最后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答题时,选择适合的叙述顺序,准确表述各要素的层次;各要素内容表述要准确。
22.【写作指导】
本题是“热点时事+特定情境+特定身份+特定文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写作时必须有情境意识,既要置身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社会背景中,了解病毒和疫情的相关情况,还必须认真审读作文材料,立足作文材料,抓住材料中提出的具体问题。“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考生要关注的重点是“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要面对社会大众提出防疫措施,撰写倡议书;同时还要纠正材料中“有的人”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立马变脸,恶语相加”和“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隐瞒情况不上报”的不理性做法,以提升人们的认识,引导大家理性对待身边“来自武汉的人”。试题紧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和社会参与意识,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
参考立意:
1.联防联控,人人有责。
2.家人来自武汉,务必积极上报。
3.帮助“来自武汉的人“,才是联防联控。
4. 帮助“来自武汉的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例文】
关于“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倡议书
大家好!
近期,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重疫情,网络上舆情汹涌。有的人在高喊“武汉加油”,有的人积极给大家提供防疫措施。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但是有的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就立马变脸,恶语相加;还有的人,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隐瞒情况不上报。
这些都不是积极抗疫的正确做法,甚至还会对联防联控造成不可预知的破坏性。为此,受《温暖周刊》之邀,我以网民的身份提出以下倡议:
一、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一定要积极上报,主动隔离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是飞沫传染,一米的距离就有可能传染。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故意隐瞒,受到传染的首先是自己的家人。也许你觉得他没有发病体征,但是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他虽然自己没发病,但身上带菌,随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河南安阳姓鲁的一家人被感染,就是因为家里有人来自武汉,他自己没有发病体征,看起来很健康,却传染了全家。我想我们谁都不愿意全家人都感染上无药可医的疾病吧。所以,为了你和你家人的健康,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一定要积极上报,主动隔离观察。
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帮助“来自武汉的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来自武汉的人“被感染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又该怪谁?打击谩骂不是武器,更不是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正确方法。今天你不帮他,恶语相加,明天被传染的就可能是你,那时即使你不是“来自武汉的人“,但你是“被来自武汉的人传染的人”,你同样会成为被谩骂的对象。如果大家只是骂来骂去,不想办法防控,那对于控制住疫情只能是于事无补。
病毒无情人有情,对于从武汉归来的人,我们要同情、理解他们,通过微信等网络手段积极声援,讲清利害,劝他们为了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主动上报,积极隔离。只有传递温暖,传递友爱,帮助那些”来自武汉的人“主动隔离,积极防疫,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才能真正做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最终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三、宅在家里,就是抗疫。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发病的人还好办,必须隔离救治,可怕的是携带病毒没有发病或者在潜伏期的病人。因为这些人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如果一个人无意中感染病毒,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出,就会传染很多人,这样恶性循环则会导致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宅在家里,就是防疫。当然,在家也需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003年,我们曾万众一心抗击非典,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团结起来,“联防联控,积极抗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战。
倡议人:李华
2020年2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