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检(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检(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9 12: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题(24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省识(shěng) 崔嵬(wéi) 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g) 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g)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gǔ) 钿头(diàn)
D.朔漠(shuò) 惘然(mǎng) 悯然(mǐn) 江渚(zhǔ)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4. 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根据律诗对仗的特点,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 ① 。
月榭故香因雨发, ② 。不须浪作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5.在马嵬,有一座杨贵妃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请你以该景区导游的身份为杨贵妃墓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语意连贯,15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阅读(36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蜀道难》,完成7~10题。(18分)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热情地赞叹自然景物,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8.诗的开篇连用两个叹句,其用意是什么?(4分)


9.结合选录的二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5分)


10.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请对此做简要赏析。(6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小题。(9分)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诗的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惊”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1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小题。(9分)
送郑十八虔[注]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杜 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郑虔:即郑广文,十八是郑虔的排行。安禄山之乱,虔陷叛军中,禄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1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中用到《庄子》中有关典故,委婉讽喻郑十八是像樗栎那样无用之人。
B.首联不仅刻画了郑虔的外貌形象,又通过其形象特点表现了郑虔的为人品质。
C.颔联“万里”二字极写郑虔被贬之远,“垂死”呼应首句“鬓成丝”,写出郑虔已至暮年。
D.本诗结构上层层递进,前后照应,衔接紧凑。如颈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紧承“严谴”而来,而尾联“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紧承颔联的“垂死”而来。
14. 前人评此诗“一片血泪,更不辨是诗是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四、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感觉叫“寂寞”,古往今来,似乎它从未断绝。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孟浩然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杜甫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寂寞就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寂寞就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寂寞就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就是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然而,寂寞成就了李白、孟浩然、杜甫、陈子昂、白居易、李商隐,也成就了中国文学。置身当代,又有多少人大喊“寂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寂寞”?
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的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省”应读xǐng;B项,“裳”应读cháng;D项,“惘”应读wǎng。
2.D【解析】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项,“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反射、发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突出”,古义为“突然爆发出”,今义为“超过一般,使超过一般”。
3.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贺知章”应为“杜甫”;“白居易”应为“贺知章”。
4.A【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格律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仗的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5.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以“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的杨贵妃墓景区。据记载,安史之乱时,玄宗赐玉环自缢于马嵬,一代佳人香消玉殒。如今的墓园气势恢宏,厚重古雅。登临贵妃墓,欣赏前人的歌咏题词,我们能捕捉到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兴衰轨迹,透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我们能了解到宫廷的血腥和历史的沉重,生发怀古思今之幽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解说词的能力。写杨贵妃墓的导游解说词,可以联系杨贵妃的身世、马嵬兵变及后人的诗词作品等来写。注意解说词要简明流畅,具有感染力,同时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限制。
6.(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7. 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其思想内容。A项,“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错。
8. 作用是:统摄全诗,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旨,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9. 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注意从句式的选用等角度分析,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等句式的选用,显现出“散文化”的特征。
10. “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通过悲凉的鸟声、荒凉的古木,传遍空寂山谷的悲戚的杜鹃声给畏途渲染了凄清的环境气氛;通过高耸连天的山,急流、瀑布的水声以及水流冲击山石滚落山谷发出的雷鸣般的巨响表现了畏途山高水险的特点,进而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11.C【解析】C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没有写景。“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一句将诗人的伤秋之情与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之情自然地连接起来。
12.本诗表现了诗人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诗中“零落”“萧条”“早秋”“无悰”“空”等词表现了诗人寓于萧瑟之景中的伤秋之意以及孤独之情。王诗中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惜别时同病相怜的伤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旷达情怀。
13.A【解析】A项,“委婉讽喻”错误。
14. (1)对朋友郑虔的同情,对“严谴”的愤慨。首联写郑虔不过是“樗散”那样的“无用之材”罢了,既无非分之想,又无犯罪行为,不可能是什么危险人物。颔联写对于郑虔这样一个无罪、无害、“垂死”的人,竟然把他贬到“万里”之外荒凉的台州去,真使人伤心愤慨。(2)对郑虔真挚的友谊,对郑虔前途的担忧,以为一别很可能是永诀的痛心。“苍惶”一联写作者没来得及送行,郑虔已经“苍惶”地踏上了漫长的道路,因而发出了“便与先生应永诀”的感叹。然而即使活着不能见面,仍然要“九重泉路尽交期”啊!可见其友谊深厚。
15.【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上述材料谈论的中心问题是“寂寞”,从材料的立意取向看,古今都有寂寞,但古人却在寂寞中体味了生活,取得了惊人的文学成就。那么,今人也应该能耐得住寂寞,坚守寂寞,把寂寞当成一首歌。从文体角度看,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比较容易出彩。
【参考例文】
寂寞是一首歌
置身于现代纷乱的生活,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种寂寞的感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寂寞,超脱寂寞,享受寂寞的生活。
寂寞不是无聊,无聊只能说是对生命的一种折磨。寂寞是远离喧嚣寻找自己、拥有自我的宁静,寂寞是形单影只时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寂寞不是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庸俗,寂寞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寂寞更不是面对现实无力回天、欲哭无泪的无奈茫然。
寂寞是一种意境,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隐逸淡泊;是深秋的梧桐,叶落满院的宁静。是静夜的虫鸣,于万籁俱寂时刻,唱出缠绵的相思;是雪中的寒梅,独放孤高的幽香。寂寞是一杯酒,是微醺他乡的日子,梦里梦外,炊烟如歌。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数不胜数的名人,翻开他们的传记,不禁让人有些惊叹,仿佛他们生来就注定寂寞,即使置身于喧闹的街市,他们也能在熙熙攘攘中寻觅到一个独自徜徉的思想空间,破茧成蝶,翩翩浪漫。史铁生独坐轮椅,那份孤独和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这种寂寞,使他萌发了写作的冲动,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这是他耐得住寂寞的结果。还有众所周知的贝多芬,他在寂寞的无声的世界里,却创造出辉煌的英雄交响乐。
寂寞是避开尘世的纷扰,拒绝人生无意义的消耗,净化心灵,升华自我。也许正是寂寞才会使你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拥有一片宁静,获得积极的人生思考。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教诲人们:千万记住,所有那些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必然如此——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享受自身环境中一尘不染的纯洁。
寂寞是人生中一颗蓄积力量、萌发希冀的种子,终究会在心灵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耐得住一份寂寞,人生也就多了份稳重。寂寞中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思索。懂得思索寂寞,也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在思想浮躁的今天,我们不妨唱一首“坚守寂寞”的人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