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函数的表示法(2)》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2函数的表示法(2)》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17 21:4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函数的表示法(2)》导学案
主编人:彭小武 班次 姓名
【学习目标】其中2、3是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3. 能解决简单函数应用问题.
【课前导学】阅读教材第22-23页,找出疑惑之处,完成新知学习
1.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 的 ,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 x,在集合B中都有 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 .记作“”
关键:A中任意,B中唯一;对应法则f.
2.函数与映射的关系: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 ”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映射. 简言之:函数一定是映射,而映射不一定是函数.
【预习自测】首先完成教材上P23第4题; P24第10题;然后做自测题
1.下列对应是否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对应法则是“乘以2”;
(2)A= R*,B=R,对应法则是“求算术平方根”;
(3)R,对应法则是“求倒数”.
2.设映射,其中是非空集合,则下列语句准确的是( )。
A 中每个元素必有原象 B 中各元素只能有一个原象
C 中不同元素在中的象也不同 D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有原象
【课中导学】首先独立思考探究,然后合作交流展示
探究:映射概念
讨论: 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并用图示意.
① , ,对应法则:开平方;
② ,,对应法则:平方;
③ , , 对应法则:求正弦.
小结:映射的对应情况有 、 ,一对多是映射吗?
例1 探究从集合A到集合B一些对应法则,哪些是映射,哪些是一一映射?
(1)A={P | P是数轴上的点},B=R;
(2)A={三角形},B={圆};
(3)A={ P | P是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

(4) A={高一学生},B= {高一班级}.
变式:如果是从B到A呢?
小结:判定是否是映射主要看两条:一条是A集合中的元素都要有对应,但B中元素未必要有对应;二条是A中元素与B中元素只能出现“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形式.
例2已知集合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试问能构造出多少映射?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基础检测】当堂达标练习,(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在映射中,,且,则与A中的元素对应的B中的元素为( ).
A. B. C. D.
2.下列对应:



不是从集合A到B映射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3. 已知,则=( )
A. 0 B. C. D.无法求
4. 若, 则= .
5. 已知f(x)=x21,g(x)=则f[g(x)] = .
【能力提升】可供学生课外做作业
1.在下列各图中,箭头标明A中元素与B中元素的对应法则,他们是否A到B的映射?是否为函数?
2. 下列对应是否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A={1,2,3,4},B={3,4,5,6,7,8,9},对应法则;
(2),对应法则除以2得的余数;
(3),,被3除所得的余数;
(4)设;
(5),小于x的最大质数.
【课后反思】学完本节课,你在知识、方法等方面有什么收获与感受?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