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
(2)、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前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分辨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争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本堂课是你们进入初中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在这里,老师先做一个调查(请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举手?)看来,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告诉大家,你主要使用计算机来做过些什么?(查资料、上QQ、玩游戏、看电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呢?什么又是信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信息的定义
1、什么是“信息”?
老师:举例并讲述什么是信息。
学生:找出信息的定义“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
老师:对,这句话很容易从书上找到,但是,大家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用课件展示)例1:“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都能传达信息
B、 因为声音能传达信息,所以,两只鸟儿嬉闹向对方发出的叫声也是信息
C、 看到河里的水冒泡当然也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D、 这里的文字、声音、图片与信息是同义词
老师:请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公布讨论结果
老师:逐一解析。
B、因为声音能传达信息,所以,两只鸟儿嬉闹向对方发出的叫声也是信息 (这里讨论的信息是针对人类,比如公鸡打鸣对人类而言就是一种信息)
C、看到河里的水冒泡当然也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说法太绝对,如果对于钓鱼的人而言,这也许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D、这里的文字、声音、图片与信息是同义词 (它们本身不是信息,只是信息的载体,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才是信息)
老师:现在大家是否对信息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请同学们看屏幕(用电子白板展示),作出小结。
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
(1)、针对人类而言 (2)、具有相对性 (3)、表达某种意义(4)信息离不开载体
2、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老师: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今天的人们,更是被大量的各种信息所环绕。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在战争中,信息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同学们在电影,电视里都看到过,不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目前正发生的利比亚战争,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取胜的几率就会更大。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材料中主要介绍了哪些获取信息的途径?
学生:眼看、耳听、利用望远镜、显微镜、计算机网络等
老师:那么是否可以概括为:耳闻目睹、借助工具
老师:介绍计算机——获取与处理信息的有力工具。
老师:接下来请大家再看看,处理信息,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学生: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检索、筛选、存储、发布等操作。
老师:(1)、不是任何一个信息,都对所有人有用。比如墙上贴的《住房出租广告》,对普通人而言,不仅没用,而且还污染环境,但是对需要租赁房屋居住的人而言,看到这个信息简直太好了。因此,我们看到一条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作出筛选等等。同样一条住房出租广告,如果被房屋租赁中介公司看到了,他们会及时登记、存储下来,通过进行特定的筛选,向需要的客户发布消息,这也是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2)、在获取与处理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我们不能随意发布虚假信息,有的时候我们还得对所获取的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鉴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信谣,不传谣”。
(3)、信息量很大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工具进行处理。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借用计算机高速、准确、便捷的优势,处理各种信息。
3、信息社会
学生:自学本节内容,了解信息社会的特点及信息技术在当前信息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小结:(信息社会的特点:信息技术空前发展、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独特文化已经形成)
(三)、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理解了信息的基本概念,学习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的方法,并且了解了信息社会的特点及计算机在当前信息社会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