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
摘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信息技术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因此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用此技能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本课例的设计中,基于“边讲解边演示”、
“边讲边让学生上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学生操作的交流评价模式被融为一体。我们不仅仅是一再重复基本操作技能,更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
合理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设计理念】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探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知大部分知识点集中在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之中,所以利用西藏学生喜欢听音乐、看FLASH动画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嵌入其中,采用“边讲解边演示”后以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予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组织小组协作交流,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空间;以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信息合理处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前面资源管理器简介、文件及文件夹的合理存储两次课程的学习,对资源管理器已有所认识,但进一步科学地存储管理信息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对部分知识点掌握不熟练,可通过同学间分层互补交流学习得到帮助。
【教学内容分析】
《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是武汉市教科院、华中师大组编写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是通过“资源管理器”来建立、移动、剪切、复制、删除文件等基本操作的活动学习,使学生熟悉Window98的操作环境及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难点:对复制、剪切和粘贴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资源管理器中移动、复制、剪切、删除等基本操作
(2)熟悉鼠标和右键用法
2、技能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2)培养学生分级、分类保存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边讲解边演示”、“边讲边让学生上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对于许多“快捷方式”、“小技巧”等,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启发、动员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教学媒体】
1、硬件:服务器一台,教师机一台,学生用机50台组成局域网。
2、软件: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多媒体展示:
“资料库存”中若干个图片文件、音乐作品、FLASH作品。
提问:
在这个“资料库”中同学喜欢哪些作品呢?哪些作品自己不喜欢呢?
你们想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起来,把不喜欢的作品删掉吗?那么,今天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学生观看
学生回答
通过展示、提问方式激起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然后提出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完成知识目标(选择操作对象)
讲解选择操作对象的必要性
无论是收藏还是删掉文件,必须先选取处理的文件,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用类比的方法,告诉学生选择操作对象与选择彩笔绘画的共同点
演示(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操作):
选择相邻的多个文件或文件夹
任务一:
从资料库中,选取动画文件夹中的文件名为A3、A4、A5这三个相邻的文件
演示(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操作):
选择不相邻的多个文件或文件夹
任务二:
从资料库中,选取动画文件夹中的文件名为A2、A5、A7这三个不相邻的文件
任务三:
(1)取消选择一组文件中的某个文件
(2)取消所有文件
请个别学生讲自己操作任务三的方法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操作方法进行点评
观察操作过程
学生熟悉操作
观察操作过程
学生熟悉操作
学生尝试操作、交流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记录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
通过演示一种操作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另一种操作方法,体现学生的主导性。
完成知识目标(突破难点)
演示(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操作):
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任务四:
从资料库中,选取几个文件复制到自己建立的相应的文件夹中。
提问:
复制后资料库和自己的文件夹有什么变化?
演示(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操作):
剪切文件或文件夹
任务五:
从资料库中,选取几个文件剪切到自己建立的相应的文件夹中。
提问:
剪切后资料库和自己的文件夹有什么变化?
提问:
这两种操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在你们生活中有跟刚才操作变化类似的例子吗?
教师评价并归纳:
复制、剪切的功能。用类比的方法,告诉学生复制与复印机复印、剪切与剪报的共同点。
观察操作过程
学生尝试操作
学生回答
观察操作过程
学生尝试操作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提问、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体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机对话的教学模式。
完成任务
讲解:
删除的方法也可以在单击鼠标左键的快捷菜单中找到。指出,系统文件或一些重要文件不要随意移动删除,否则可能造成系统崩溃。
其实,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还有多种方法:
(1)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操作
(2)工具栏按钮
(3)“资源管理器”主菜单中相应的命令
(4)复制或移动时,直接用鼠标左键拖动
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综合任务:
(1)将“C:\资源库\音乐”中的几个音乐文件复制到文件夹“C:\我的电子书包\作业”中。
(2)将“C:\资源库\图库”中的文件剪切到文件夹“C:\我的电子书包\作业”中。
(3)删除“歌碟”文件夹中的文件。
请同学谈谈使用不同操作方法的体会
教师评价
这么多种方法,同学们习惯用任何一种都可以。
学习观看屏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结
归纳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操作方法?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总结经验的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了资源管理器里复制、剪切、删除的方法,除熟练操作外,还了解多种操作方法。
从发展性教学理念出发,教学过程中不仅关心学生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把发现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鼓励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相交流,让学生的与他人的交际合作能力、集体的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这些潜在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学生完成综合任务后的体会交流,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学习中,不同的操作方法哪种更变捷,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交流反思,提高学,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信息技术教师手册(初中第一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9。
◆祝智庭著.信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77-207。
◆钟启泉等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301-343。
注:于2007年10月在湖北省第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中获教学设计类省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