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熔化和凝固说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9-17 22:58:57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
内容导航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板书板画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处理
教材分析
对学习物质的其他特性有迁移作用
物质最基本的特性
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
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
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与技能
①物质三态②晶体熔化凝固③晶体凝固图象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⑤区分融化,溶化,熔化
重点难点
晶体凝固和熔化的规律;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
晶体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图像;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天气炎热渴望凉爽
对常见物质感兴趣
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1.知道物质存在
2.对物态变化有模糊的认识
3.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储备分析
学生心理分析
教材处理
设计凝固实验
吸放热置前
区分融化溶化熔化
迎合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紧密衔接,符合建构主义
拓展细化知识,理解辅助记忆
教法
水凝固实验设计
教法
图像对比
实验探究
情境教学
学法
学法
实验探究
观察讨论
合作探究
图像分析
引入新课,讲解概念
自由猜想,设计方案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描点绘图,对比分析
逆向拓展,反思总结
创设情境
设疑猜想
凝固探究
图像分析
知识迁移
教学程序设计
为达教学目的,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
小魔术
用干冰冷冻已经熔化的雪糕
为什么会这样?
及时举生活实例,得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区别“融化,溶化,熔化”
学生思考,教师小结,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引入新课,讲解概念
教学程序---设疑猜想
如何让水凝固?(无制冷设备)
水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凝固过程中温度是否持续下降?
探究重在过程
失败也是学习
预测学生猜想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思路,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水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设置疑问
自由猜想
设计实验
自由猜想,设计方案
预测学生猜想
化学降温方法
医用制冷剂
物理降温方法
之前小魔术的干冰
气体节流
绝热膨胀
去磁降温
吸热反应
铵盐溶解
一次性冰袋
实验对比
1.海波温度维持在熔点时间较短
2.海波熔化实验往往会由于海波固体受热不均等种种原因,导致实验失败。
3,海波熔化实验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具有危险性。
4.硫代硫酸钠略有污染。
5.海波是非常见物质
1,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水凝固过程中温度长时间维持在0摄氏度不变。
2,实验成功率大。即使在室温近30度的教室演示,实验成功率依旧很高
3,实验危险度小。危险度低,更加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4,十分环保。不产生任何污染和实验废渣
5.学生对水感到亲切
探究海波熔化实验
探究水凝固实验
实验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讨论的相关问题
小烧杯,大烧杯,电子温度计,小木块,铁架台,钟表,小铲子,娃哈哈纯净水,小挡球,干冰,面巾纸 
全班同学按4人一组分好组,印发的凝固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准备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
温度(℃) 5.0 4.0 3.0 2.0 1.0 0.0
时间(秒)
状 态
凝固过程记录表
温度(℃) 温度开始下降 -1.0 -2.0 -3.0 -4.0 -5.0
时间(秒)
状 态
实验图示
教学程序---凝固探究
分工协作,职责分明
认真实验,仔细观察
分析数据,描绘图像
探究水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教学程序---凝固探究
4人一组(报时、摇动(搅拌会影响凝固过程)、读数、记录),强调分工协作
温度到达5摄氏度开始计时,每下降一度记录一次。注意:当水凝固实验开始时,要及时摇动
根据实验数据,描点、连线、完成图像。两条数轴的指向分别表示时间和温度
分组分工
进行探究
绘制图像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教学程序---凝固探究
探究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 5.0 4.0 3.0 2.0 1.0 0.0
时间(秒) 0 9 24 46 1'07 1'51
状 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固液共存
温度(℃) 温度开始下降 -1.0 -2.0 -3.0 -4.0 -5.0
时间(秒) 14'23 14'44 15'11 15'37 16'04 16'29
状 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实验数据
实验图像
教学程序---图像分析
松香凝固实验
水凝固实验
分析图像:试分析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分别是图像中哪段曲线?
对比图像:分析冰和松香凝固的异同
教学程序---知识迁移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图像
凝固点,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
晶体;非晶体。及时拓展,简要介绍一下晶体非晶体的微观结构差异
逆向拓展,反思总结
教学程序---知识迁移
松香熔化
由凝固过程推出熔化过程
逆向拓展,反思总结
冰熔化
逆向拓展,反思总结
联系实际
巩固新知
教学程序---知识迁移
A、讨论“橘农听预报要霜冻,傍晚给橘子喷水,结果水结冰了,橘子并没有冻坏”是由于什么原因?爱迪生为什么选钨丝做电灯的灯丝?
B、让学生对照熔点表讨论“黑龙江省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这时还能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教学程序---知识迁移
总结: 为提高知识记忆效果,小结在教师的辅助之下由学生自己来做:
凝固(放热) 晶体 凝固点
液体 固体
熔化(吸热) 非晶体 熔点
探究水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图像法
建构知识,加深理解
作业:
课外实验:探究蜡烛凝固,熔化的特点
一. 熔化与凝固 三. 晶体 非晶体
凝固(放热) 晶体 凝固点
液体 固体 熔化(吸热) 非晶体 熔点
二.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有些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的吸热,
但是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
图像法
2.还有一些液体在凝固过程中,
只要不断地放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
板书板画
简洁明了,突出逻辑
熔化和凝固 学案
注:每一小组负责一个实验,然后把自己的实验数据其它小组共享,一起分析比较。每个实验要有一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负责观察温度计读数,一人负责观察物质状态,同时要在实验开始后不停地摇动烧杯,一人负责报时。(从温度到达5摄氏度开始计时,每下降一度记录一次)
组别: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
记时员:________、测量员:________记录员:_______、观察物质状态: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没有实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就缺少了支撑点,这样对初二学生进行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在本节的实验上下一番功夫。教材是通过研究固体熔化的规律,来作为本节课的主线的。是以熔化的知识点引出凝固的知识点。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授课时天气炎热,做熔化实验,给人的感觉上比较热,学生心理未免会产生烦躁情绪。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所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个人设计了一个“探究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通过研究冰凝固的规律,来作为本节课的主线。是以凝固的知识点引出熔化的知识点。
在天气炎热,没有任何冷冻设备的情况下,在较高的室温中把水在较短的时间内冻结成冰。实验现象给学生的感觉比较凉爽,学生兴趣昂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