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网上收集信息》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对上网的方法有初步的掌握。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上网看看东西,搜索资料都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一点都没接触过网络,不清楚在网上有什么可用的东西。同时,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会上网,但真正的技巧还是相当缺乏的,保存网上信息也不太了解。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就是使全班学生都掌握一定的上网的方法、技巧,而且使部分学生的上网方法能提高更高一个层次,使全班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也要有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了常见的浏览器有哪几种、如何启动IE浏览器、浏览网页的操作、如何收藏网址,也讲到资料的搜索包括“分类目录”检索法、“关键字”检索法,也教了如何缩小搜索范围与精确查询,本节的内容还包括如何保存网页、图片、网页中的部分信息及下载文件的方法。本节的内容是第一章《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的一节最基本的网络应用课,对学生日常生活有较大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保存网页信息的方法
难点: 使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信息
3、课时安排:1个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启动及其操作界面。
(2)掌握浏览网页的常规操作方法,利用收藏夹分类保存常用网址的方法。
(3)掌握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信息的方法。
(4)掌握保存网页上各种信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保存资料,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掌握信息的搜索、存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地评价、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并进行筛选信息的意识和习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辅以教学任务的分层(分层教学)得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强调协助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刚刚学过的语文课本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语文知识进行巩固,更突出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课先布置上机的主要任务,引入本课的主题。然后逐步让学生了解各种浏览器的使用情况,同时也主要是以IE为例进行讲解,介绍IE的开启方法、界面、浏览网页的操作、收藏夹的运用。接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习资料的搜索及保存信息,由于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容紧密相连,因此要求学生搜索到符合要求的资料后不要关闭这个网页,留待保存信息时用。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临近学期末复习,语文老师想我们找一些有关课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圆明园》等等中的有关课文资料,如教学图片、教学文字说明、教学设计、课件等,如果是你,如何帮一帮语文老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要讲的内容:网上搜索信息。 根据布置的任务上机上网浏览、查找有关的信息 跟语文课的教材联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布置上网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本课的课题,而且跟其他课程有效整合。
浏览器 接入因特网后,如何浏览到上面的信息呢?这我们就要用到网页浏览器了。常见的浏览器有Internet Explorer(IE)、Tencent Traveler(TT)、Netscape等。使用得最多的应该是IE了,Netscape已经很少人用了。 听讲、理解 了解浏览器的种类,知道常见的浏览器的使用情况
启动IE浏览器 介绍打开IE的三种方法:“开始”——“程序”——“Internet Explorer”;桌面双击“IE”;单击任务栏中的按钮。
提问:IE的用户界面、窗口结构是如何?跟之前学习的ppt、excel有何共同点? 听讲、思考问题、记忆 知道开启IE的三种方法,了解IE的用户界面
浏览网页的操作 提问学生:(1)打开IE浏览器后?如何才能打开网页?(2)IE浏览器哪些按钮是我们浏览网页常用的呢?(3)“刷新”、“主页”、“停止”、“历史”等按钮有什么作用?
提问的方法是先对着全班同学提一道问题,停一会让学生看书思考,再叫学生起来回答,接着下一个问题。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将浏览网页的操作及使用收藏收藏夹放在搜索与保存信息之后,能先让学生偿试再讲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使用IE的帮助,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使用收藏夹收藏网址 布置任务:(1)将上机任务中的其中两个的网址收藏放在收藏夹里,(2)操作技能好的、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在收藏夹里创建一个名为“学习网站”的文件夹,并将http://www.k12.com.cn放到该文件夹中。
如果较多学生不会做,就让会做同学做示范,如果个别学生不会,可以个别辅导,再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资料的搜索”。 按任务练习,不懂的可以看书、问同学、问老师,以下的练习同样也应该这样做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用,同时利用小组协助学习,也体现分层教学的作用。
资料的搜索 对网上信息资源的查找,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专门帮助人们查询信息的站点。
提问: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有哪些?同学们应该会答出如百度、www.google.com、www.163.com等等网站。
“分类目录”检索法是用搜索网站分类目录直接点击进行查询(查找资料时候较少使用)。
“关键词”检索法就是在检索的文本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查找资料时候较多使用)
布置任务:同学们利用这两个方法搜索查找刚刚上课前布置的哪些没有完成的任务:《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圆明园》的有关上课资料,如果搜索到的资料符合要求,不要关闭这个网页。提高任务:操作技能好的、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搜索更多的有关学习的资料,例如:羊城八景、广州水乡文化节等等。
在做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在分类目录检索法中,这个任务应属于哪一类的?
(2)在关键词检索法中,我们应该输入什么关键词才能找到资料?
(3)如何进行二次查询?如果在关键词之间使用“+”或空格或“,”或“&”,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4)你喜欢哪一种检索法?为什么?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
按照任务进行操作,并思考问题
回答提问,并进行操作演示。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老师进行提问、解释【使用极域电子课室】
保存信息 布置任务:先在D盘上建立一个名为“语文教学资料”的文件夹,同学们利用刚才找到的符合条件的资料,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放在这个文件夹中
1.保存两个网页
2.保存两幅图片
3.新建一个Word文档,将网页中的部分信息粘贴进去。
4.下载一个资源包,如PPT文件、课件等。 按照任务进行操作,注意协作学习。 强调同学之间要进行协作学习;利用登记成绩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结 1.浏览器2.启动IE浏览器方法及浏览器结构
3.浏览网页的操作4.使用收藏夹收藏网址
5.资料的搜索6.保存信息 思考、回忆 加深学生的记忆
3.教学评价
A.提问学生:(1)打开IE浏览器后?如何才能打开网页?(2)IE浏览器哪些按钮是我们浏览网页常用的呢?(3)“刷新”、“主页”、“停止”、“历史”等按钮有什么作用?
B.布置任务:(1)将上机任务中的其中两个的网址收藏放在收藏夹里,(2)操作技能好的、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在收藏夹里创建一个名为“学习网站”的文件夹,并将http://www.k12.com.cn放到该文件夹中。老师要检查是否每个学生都会做,并做适当的鼓励。(3)搜索查找刚刚上课前布置的哪些没有完成的任务:《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圆明园》的有关上课资料,如果搜索到的资料符合要求,不要关闭这个网页。提高任务:操作技能好的、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搜索更多的有关学习的资料,例如:羊城八景、广州水乡文化节等等
C.在资料的搜索、保存信息的教学里,布置任务后,老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巡堂、指导,给予鼓励。由于后面会一下子有很多学生同时完成任务,老师会忙不过来,这时让一些学生骨干帮忙进行完成情况登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学资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布置任务后,一般只做整体的提点,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自已摸索,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符合社会的要求,因为学生到社会后很多时候都必须自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间断性的使用多媒体课室软件极域电子,是课堂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可以通过课本、软件的帮助、问同学、问老师,甚至网上搜索等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学习的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本课与学生刚刚学过的语文课本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语文知识进行巩固,更突显信息技术课的作用。这种研究应贯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为信息技术课的出路做贡献。
分类目录搜索平常较少人用,较不方便,但在课堂教学中,用了较多时间,但教学效果并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只进行简单的提点就可以了。学生保存信息后,没有进行作品的点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