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实验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教学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以及实像、虚像的区分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演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具
多媒体PPT、实物投影仪、玻璃板、镜子、蜡烛、三角板、白纸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引入新课
由“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
思考:猴子为什么认为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们能捞到月亮吗?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
二、新课讲授
一)明确“平面镜”的定义
澄清概念:除了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墙面等都可以作为反射面成像,他们统称为平面镜。
问题:一个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图是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
可能出现的猜想: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对称…
3、实验检验
以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思路
①怎样找到像的位置?
(教师演示镜子成像,想用手指出镜子背面像的位置,却看不到手,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换成玻璃板再试,可以指出像的位置)
②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以两个学生比身高的最简单方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蜡烛和像比大小)
③怎样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从学生的猜想入手,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学生回答:需要测量、比较。教师介绍实验中白纸的作用,强调白纸上需要记录三个位置:物体位置、像的位置、玻璃板的位置。记录三组位置之后再取出白纸进行测量)
④如何辨别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光屏上没有像,说明是虚像)
课件展示实验的流程,强调时验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薄玻璃板较好
一定要描出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要竖直放置
多次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对实验中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4、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展示给大家,讲解本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
预测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也可能出现结论: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
教师提问:实验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
预测出现的问题:
①点燃的蜡烛有两个像(分析原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选用薄玻璃板做实验更好)
②燃烧一会之后蜡烛不等长了(教师提问:没错,这是利用蜡烛成像的缺点,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同学们课下思考怎样做才能既保证完全相等,又保证成像清晰呢?)
③蜡烛怎么也不能与像重合(
教师演示,倾斜的玻璃板所成的像在玻璃板的斜上方悬空位置,在桌面上找像,必然找不到。拓展:这个现象启发人们把小轿车的挡风玻璃设置成倾斜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提出:刚才我看到有人把像与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了,其他同学也试试,看看这条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引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提出:如果用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白纸上能呈接到像吗?(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发现白纸上接不到像,引出虚像一词,为接下来揭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做铺垫。)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回忆小孔成像内容,
定义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够用光屏呈接到的像叫做实像。
展示光线照射到平面镜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找到虚像的位置,
定义虚像:并非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呈接到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
平面镜的应用
从两个方面展示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照镜子化妆打扮、牙医用小镜子观察牙齿的侧面、将平面镜放在室内可以增大视觉空间等。
改变光路:潜望镜、太阳能电站等。
知道平面镜不仅仅是镜子。
依据生活经验判断运动员的像,意见不一,需进一步学习。
很多同学认为平面镜只是我们日常用到的镜子,将平面镜的定义拓宽之后,为设计实验环节的玻璃板替换镜子做铺垫。
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大胆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利用器材尝试
学生之间讨论
学生改为玻璃板后再尝试
学生利用器材尝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解决方法
学生利用器材尝试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解决方法
学生选取适当的器材,分组进行实验。
要求:
1、确定像的位置
2、比较出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4、找出平面镜成像的其它特点
各组代表进行发言,说出自己组总结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师生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物理。通过观看图片找成像特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明确探究目的,通过讨论逐步确定实验的方案,由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并改进。
使学生明确如何利用白纸记录像、物体、玻璃板的位置。
使学生关注实验细节,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度。
使学生在对实验设计清晰明了的基础上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目的性强,实验效率高。
让学生有探究后收获结论的成就感,并从一组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大部分学生实验时会遇到的问题。出现问题之后,带动全体同学一起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体会到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及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思考
思考: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自由回答
将小孔成像现象与平面镜成像作对比,给出实像虚像的定义,使学生掌握辨别实像和虚像的标准,为第五章凸透镜成像做铺垫。
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鼓舞学生努力学习,利用知识造福社会
三、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帮助学生掌握。
四、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检测巩固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A组:完成新课堂本节练习
B组:整理好学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对称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改变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