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技版《科学》
册教材分析
第9课《好用的钳子》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是在超市的五金工具
物分别拿着钢丝钳和食品钳
提出钳子能否让我们夹东西更省力的疑问。这些钳子能让我们夹东西时更省力吗
探究任务:比较研究两种不同杠杆类工具的牦
好用的钳子
这些钳子
活动1它们都能省力吗
本活动是利用实验来研究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传统的研究方式通常使用杠杆
为研究工
本活动则是基于实际生活的例子,用模拟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省
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去发现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对
我们都是有用的。这样的处理不仅降低了难度
更贴近生活实际,符合本单元的设
位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先找找支
的位置
本活动承接驱动问题,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哪个工具是省力的。教科书没有明
确告诉学生哪个实验模拟钢丝钳,哪个是模拟食品钳,而是通过比较两个杠杆支点到阻力
的距离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进行区分。学生利用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可以判断出两
实验分别模拟的是哪个工具
哪种情况
和操
钳相似呢?
本活动的实验属于比较
的对比实验。实验完成
对实
果进行分
钢丝钳和食品钳都能省力
答和解释,从而得出结
有钢丝钳能省
力,因为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友情提
放在分析比较钢丝钳和食品钳上。教师首先
支点和阻力点的位
再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别,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
教科书前面介绍的很多杠杆类工具大多是可以省力的,这是人们设计杠杆类工具
教科技版《科学》
册教材分析
重要原因。那么这两种工具都能省力吗?问题提出以后,教
学生先讨论,再
模拟实验。教
实验方法后,一定
分析对比实验分别模拟了哪种工具,这样
才能更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完成后
根据实验记录,汇报自己的实验
并根
结果得出结
活动2延长的“手臂”
活动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杠杆类工具。对于杠杆是否能省力这个问题学
生容易理解,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制造不省力甚至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呢
科书在活动
开始提出的问题,也是本活动的目的指向,不仅具有科学研究
具有生活实践的
意义
本活动可以充分反映本课及本单元设计的立足点,以“用”为核
过解决实际问
题,让学生学习简单机械类工具原理及人们利用这些原理做出的设计。活动主要以模拟实
的方式展开。用食品钳运送报纸团和瓦楞纸片比使用钢丝钳要方便很多,所以体验的
果是很明显的。在体验的基
再组织学生分析不省力甚至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存在的
值、最大的用途是什么?弓
得出“延长了我们的手臂”这
类似的例子还有
鱼竿、扫把、筷子、镊子、刀、剑、棒等,教师也可以举例并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友情提
建议本活动采
具(食品钳、钢丝钳)让学生体验。教科书图示的食品钳也
炭钳,主要用于烧烤时夹取炭和食物。因为它的结构和钢丝钳一样,手柄(动力臂)的
长度也差不多,所以用来做对比会比较恰当。如果没有食品钳,可以在剪刀或尖嘴钳
筷子代替食品钳,这样
好地完成实验。建议用双面胶把筷子粘到剪刀上,不要
透明胶或绳子,否则剪刀会无法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1
第9课《好用的钳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好用的钳子”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机械好帮手”的第3课,教材由两个活动构成。活动1“它们都能省力吗”是利用模拟实验来研究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与传统的研究方式不同,本课没有使用杠杆尺作为杠杆特点的量化研究工具,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用模拟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不同。更重要的是通过体会去发现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对我们都是有用的。这样的处理不仅减低了难度,而且更贴近生活实际,符合本单元的设计定位。活动2“延长的手臂”,
本活动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杠杆能省力,这个容易理解。但不省力甚至费力的杠杆类工具,人们为什么要制造呢?是本活动的目的指向,不仅具有科学研究的意义,更具有生活实践的意义。可以充分反映本课及本单元设计的根本立足点,
以“用”为核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简单机械类工具机械道理及人们利用这些道理做出的设计。
二、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对杠杆类工具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学生对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及应用原理并不清楚。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指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会杠杆类工具有的能省力,有的能让人工作更加方便。
2.能用实验模拟工具的工作方式,知道完成不同任务需要不同工具。
3.能使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对不同类型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作用点和判断其是否省力。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五、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杆秤、实验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钢丝钳、食品钳、尺子、铅笔、小棒、书本、橡皮擦、瓦楞纸片、报纸团、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生活情境:在超市的五金工具柜,主题人物分别拿着钢丝钳和食品钳。产生问题:这些钳子能让我们夹东西时更省力吗?
驱动任务:比较研究两种不同杠杆类工具的特点。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它们都能省力吗
任务:找出钢丝钳和食品钳的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
分析:
比较这两种钳子的支点到动力点、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有什么不同。讨论:
这两种工具都能省力吗?
模拟实验:
①用书本代替重物,用小棒代替杠杆,再用塑料块代替支点。
②通过改变杠杆支点位置,分别把塑料块放在不同的位置尝试撬起书本,看是否都能把书本轻易撬起来,反复实验加深体验。
分析:两个对比实验分别模拟了哪种工具?
小组实验:通过改变杠杆支点位置,分别模拟钢丝钳和食品钳的工作状态,体验手指用力的感觉。
支点与动力点的距离
支点与阻力点的距离
手指用力的感觉
较远
较近
较近
较远
交流:这两种工具都能省力吗?为什么?
小结:只有钢丝钳能省力。
(2)活动2:延长的手臂
问题:像食品钳那样的杠杆类工具不能省力,人们为什么还要制作和使用它们呢?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3
实验:用瓦楞纸片、报纸团等物体模拟糕点、面包,再分别用钢丝钳和食品钳夹取这些物体。体会哪种工具使用起来更方便。
讨论:不省力甚至费力的杠杆类工具有没有用?最大的用途是什么?
小结:延长了我们的手臂,扩大了移动距离,让人们工作更方便。
思考:如果用食品钳夹钉子,能夹得紧吗?
举例:类似的例子还有钓鱼竿、扫把、筷子、镊子、刀剑棒等武器……
讨论:人们设计制作杠杆类工具时会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汇报:学生汇报对两类杠杆的特点认识,说说人们从实际需求出发应用杠杆原理制作工具的体会。
讨论:分析活动手册第2题的例子,判断这些例子是费力还是省力?说说为什么?
小结:船桨、镊子、抽油机是不省力的,刹车把手是省力的。
(三)拓展
出示杆秤,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秤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9.好用的钳子
动力点至支点的距离>阻力点至支点的距离
省力(钢丝钳)
动力点至支点的距离<阻力点至支点的距离
费力(食品钳)
延长了我们的手臂扩大了移动距离
让人们工作更方便(共15张PPT)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机械好帮手
第9课
好用的钳子
食品钳和钢丝钳都能省力吗?
这些钳子能让我们夹东西时更省力吗?
观察钢丝钳和食品钳,比较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的差异。
●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活动手册P9
分别模拟钢丝钳和食品钳的工作状态,观察它们是否都能省力。
√
√
√
√
√
√
√
√
√
√
用食品钳和钢丝钳分别夹取瓦楞纸片、报纸团,体会哪种工具使用起来更方便。
人们设计制作杠杆类工具时会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核桃夹子
筷子
Cu
活动它们都能省力吗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比较(填“>”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
物品
离/厘米
<”或
离/厘米
钢丝钳
食品钳
accsee
船桨
抽油机
省力
省力
血更属
口不省力
不省力上
镊子
刹车把手
日通日
活动2延长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