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章 探索生命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器具:放大镜;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
镊子、刀片;
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
4.加热器具:酒精灯 、石棉网;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研体、
滴管、药匙。
(一)常用的探究器具
二、讲授新课
(二)显微镜
二、讲授新课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胞。
请你从该显微镜的外形推测:
观察的材料应该放在哪里?
哪些部件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
观察的材料应放置在与物镜接近的载物台上。
目镜和物镜可将观察材料放大。
二、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构造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镜柱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普
通
光
学
显
微
镜
双
目
生
物
显
微
镜
二、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镜座
镜柱
镜臂
镜筒
转换器
作用:稳定镜身
作用:支持镜身
作用:握镜作用
作用:上装目镜,下装转换器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
载物台
作用:放置玻片标本
通光孔
作用:使光线通过物镜和镜筒内
遮光器
作用:调节通光孔的进光量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线
粗准
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幅度较大)
细准
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幅度较小)
二、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目镜
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
目镜无螺纹;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二、讲授新课
练习使用显微镜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1.取镜和安放
二、讲授新课
练习使用显微镜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离。
2.对光
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二、讲授新课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只眼睛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二、讲授新课
练习使用显微镜
4.整理(清洁收镜)
(1)实验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
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4)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二、讲授新课
趣味观察
e
e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物像放大倍数=目镜ⅹ物镜
实验样品
镜下显像
上
结果:看不到
光线不能通过不透明纸进入镜筒,所以看不到物象
观察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
三、课堂反馈
1.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
最少的显微镜是( )
如果使用上面的四组镜头,并且不对光圈和反光镜进行
调整,视野最暗的是哪一组(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A
5×
8 ×
B
10×
40 ×
C
15 ×
10 ×
D
20 ×
45 ×
D
D
上
2.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上”字,那么载物
台上所放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是 “ ”。
三、课堂反馈
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和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血细胞,当成像清晰时,每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个看到的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 ( )
D
4.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
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
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
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B
四、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