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29 20: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章 探索生命
一、导入新课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一、导入新课
青霉素的发现
阅读后思考:
1.青霉素的发现对人类医学的影响有多大?
2.弗莱明是怎么发现问题、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3.弗莱明又是怎样面对这个问题的?他是不是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4.针对发现的问题他提出了怎样的假设?他又是怎样验证他的假设的?
5.经过多次实验后,他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二、讲授新课
蛆是从哪里来的?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讲授新课
苍蝇


提出问题:“蛆是从哪儿来的”?
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二、讲授新课
蛆可能是由腐烂的肉产生的
蛆可能是由苍蝇产生的
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二、讲授新课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不是事实,所
以可能与事实相违背,如果与事实违背,应
以事实为准。
假设:是在一定的背景知识下作出的,不是胡思乱想。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腐烂的肉会产生蛆呢?
二、讲授新课
他想:如果把肉与外界隔离,腐烂的肉也能产生蛆?
二、讲授新课
盖一块纱布
不盖纱布
两块大小相同的肉装在两只大小相同的碗里并把它们放在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包括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
(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及收集证据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如纱布的有无、时间、温度等),这样就出了一组对照实验,而且一般来说,一组对照实验只设一个变量。
二、讲授新课
腐烂的肉是不会产生蛆的
蛆的产生可能与苍蝇有关
得出结论: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1)探究问题:
(2)作出假设:
做出假设有什么要求?
(3)实验:
该实验的变量是
(4)得出结论:
探究记录
活动:蛆是从哪儿来的
二、讲授新课
日期
碗1(无纱布)
碗2(盖纱布)
实验记录
二、讲授新课
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应以实验结果为准。
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概括,结论不能超出结果。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腐烂的肉会产生蛆呢?
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产生的或与苍蝇有关
不盖纱布
盖纱布
蛆的产生可能与苍蝇有关
(3)
(4)
(1)
(2)
二、讲授新课
(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二、讲授新课
1.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感
知刚毛的存在。
二、讲授新课
2. 尝试探究
(1)探究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搜集实验证据。
(4)得出结论:分析证据,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蚯蚓在硬纸板(玻璃)上爬得快。
三、课堂反馈
1.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温度对鼠妇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做实验材料
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
C.设计对照组,除温度是变量外,其它各项都一样
D.需要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
2.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试
B.在测量灌丛的湿度时,把温度计放在地上
C.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量温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
D.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
C
C
三、课堂反馈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是( )
A.土壤的湿度 B.温度 C.土壤的湿度和光照 D.光照
4.在风疹流行季节,学生甲因提前接种过麻疹疫苗而没有患病,学生乙(患过麻疹)也没有患病,学生丙(没有患过麻疹,没有接种疫苗)患麻疹,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学生甲和乙构成一个对照组 B.学生甲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
C.学生乙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 D.学生甲、乙、丙相互对照构成两个对照组
D
D
四、课堂小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
得出结论
对生活和生产发现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提出问题。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是验证假设的基本
途径。对照实验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变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