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08“整理与反思”以及P108-109“练习与实践”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复习,进一步感悟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理解图形的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语言描叙旋转运动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方格纸,几何图形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大家观察这些现象,想想在这些现象里分别应用了什么知识?(教师投影出一组图片,包括利用轴对称,放大与缩小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剪纸、照相等现象。学生小组讨论)
2、刚才大家说到了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还有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这些属于什么知识啊?(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及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按比例将图形缩小)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图形变化的一些内容。
3、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变化的方法中,不改变图形形状大小,变换图形位置的有哪些方法?改变图形大小不改变形状的有什么变换方法?(请学生回答)
4、除了我们所说的这些,你还能举例说说每种图形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吗?(学生举例,并要求说出应用了什么方法)
二、分类整理与反思
1、轴对称。
(1)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2)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平移和旋转
(1)平移和旋转,按照你的理解,谁能用动作告诉我们它们的含义?(请学生表演)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什么叫平移,什么叫旋转。(请学生说说,教师板书:平移,用符号表示指示箭头指向哪儿就表示向哪儿平移;旋转,用O表示)
(3)那在生活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它们的运动体现了平移或旋转吗?(请学生举例)其实在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平移与旋转的完美结合。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4)物体在平移或旋转的时候有什么特征?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请学生说说:位置变了,形状大小不变)
(5)我们在描述事物运动平移旋转时,一般怎么描述?(请学生说说)
3、放大和缩小图形。
(1)改变图形大小可以按照比例放大和缩小几何图形,你知道怎么放大和缩小图形吗?(请学生说说)。
(2)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按照2:1放大。(学生自主画图,教师巡视,提醒巡视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的各对应部分放大缩小)
4.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三、体验图形变化,加深对变换方法的理解。
1. 轴对称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请学生独立判断,有困难的鼓励学生在纸上画下来,然后折一折。要求学生自主用铅笔画在课本上,教师巡视。将画好的同学的课本在事物投影上展示。指出有些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四、应用图形变换知识,深化练习。
1、下面前后桌的同学为一组,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前后桌的交换说说对方的变化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和操作,师巡视指导)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3、如图,阴影部分是某地草地上的一条小路,依照图中的标注的数据,小路的面积。
为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图案和解决实际问题了吗?要注意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和《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按比例将图形放大和缩小
位置变换:平移、旋转
改变大小:放大缩小图形
平移: 位置变了
旋转:0 形状大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