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_???è??_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_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操作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_??????_的团队意识和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_??°???_思维。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_??°???_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吸管、探究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坐椅子、抢座位(椅子若干,学生若干)
1、学生猜游戏结果。
2、教师适时引导:_è?????_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其实这里蕴含着一个有趣的_??°???_原理——鸽巢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 (一)教学例1
? 1.创设生活情景,出示题目:把3根吸管放进2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具和探究卡合作)
(2)指名一小组学生演示、记录、说明。
(3)集体订正,重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形成共识。(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说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吸管)
(4)引伸:如果把4根吸管放进3个杯子里,又该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利用学具和探究卡合作学习)
(5)让小组竞争上讲台演示、记录、分析。
(6)集体订正、形成共识、强化说理。
? 2、拓展延伸:
(1)随堂优化练习:如果6根吸管放进5个杯子里呢? 7根吸管放进6个杯子里呢? 10根吸管放进9个杯子里呢? 100根吸管放进99个杯子里呢?…
(2)引导学生在思考、说理中发现算理,简化思路(平均分的方法,可用算式代替说理)。
(二)创设疑问,引出例2,深化探究:
? 1、设疑铺垫:如果把5根吸管放进3个杯子里呢?
(1)学生尝试运用算式说理。
(2)摆一摆,验证结果。
(3)小练习:7根吸管放进4个杯子里呢?
2、引出例2:把7根吸管放进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吸管?那么8根呢?10根呢?如果是 15根吸管放进4个杯子里呢?
(1)学生运用已有方法自学、交流。
(2)反馈学生自学成果。
(3)集体订正,形成共识,简化思路。
(4)随堂优化练习:111根吸管放入50个杯子呢?
(5)观察、研究、讨论、发现:结果是“商+ 1”还是“商”还是“商+余数…”为什么?
3、课件反馈、感受、梳理知识:同学们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我们的这一发现,称为“鸽巢原理”, “鸽巢原理”又称 “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_??°???_家狄里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运用这一原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2、11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3、15个苹果放入4个盘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有4个苹果,为什么?
4、***同学练习飞镖,投了5镖,成绩是41环。他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班的44个同学,至少有4个同学是在同一个月生日的,为什么?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指名学生回答,共同补充、反馈,形成共识)
小结:运用“鸽巢原理”不仅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许多有趣的问题,还可以用来玩游戏。
四、应用原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P68第2题变式题)
1、扑克牌游戏:讲清游戏方法。
2、学生猜测。
3、举牌验证。(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4、游戏延伸: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5、归纳方法、渗透教育。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课后廷伸:通过课本、资料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鸽巢原理”的实际应用或故事。
七、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
吸管(支) 杯子(个)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商+1或商)个
3 ÷ 2 =1(支)……1(支)1+1=2(支)
4 ÷ 3 =1(支)……1(支)1+1=2(支)
6 ÷ 5 =1(支)……1(支)1+1=2(支)
7 ÷ 6 =1(支)……1(支)1+1=2(支)
10 ÷ 9 =1(支)……1(支)1+1=2(支)
100 ÷ 99 =1(支)……1(支)1+1=2(支) 商+1或商
5 ÷ 3 =1(支)……2(支)1+1=2(支)
7 ÷ 4 =1(支)……3(支)1+1=2(支)
7 ÷ 3 =2(支)……1(支)2+1=3(支)
8 ÷ 3 =2(支)……2(支)2+1=3(支)
10 ÷ 3 =3(支)……1(支) 3+1=4(支)
15 ÷ 4 =3(支)……3(支) 3+1=4(支)
111 ÷ 50 =2(支)……11(支)2+1=3(支)
15 ÷ 3 =5(支) 5(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