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课前机动:
估算游戏:渗透大估、小估和中估
一、复习引入
1、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之后,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设计自己的房间,绘制一张平面图,这是小明的作品:
1.15米 3.8米
163830032385
3米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这个房间的长是3.8 米,宽是3 米。阳台长3 米,宽1.15 米。
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这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会计算吗?请男生笔算第一问。女生笔算第二问 ,写在作业纸第1题空白处。校对答案,课件同步。
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小数乘整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我们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整数,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探索新知
1、考虑到房间的舒适性,小明将自己的设计图进行了修改,将宽度增加到3.2米,你还会算吗?
1.15米 3.8米
114300-1905
3.2米
先来看房间的面积,谁来列式?
板书:3.8×3.2=
问:这个算式和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2、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预设方法:
①4×4=16,把两个乘数都看大了,实际得数应小于16;
②3×3=9,把两个乘数都看小了,实际得数应大于9;
③4×3=12,把两个乘数分别看成最接近的整数,实际结果在12左右。
小结: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知道3.8×3.2的积应该在9到16之间,或者说在12左右。
3、 3.8×3.2用竖式计算可以怎样算呢?
明确: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板贴:整数乘整数)
想自己试一试吗?完成作业纸第2题。
问:计算时看成哪两个整数相乘?整数乘法结果是多少?(板贴)这个结果与原来的积比较,大了,还是小了?所以还需要?
展示学生的作业, 预设两种常见的做法:
(1) 3.8 (2) 3.8
× 3.2 × 3.2
7 6 7 6
1 1 4 1 1 4
1 2 1.6 1 2.1 6
先不急着评价,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估算,判断一下自己的结果正确吗?现在你更支持几号做法?个小数点为什么放在这里?(指名谁说)给出一些提示,相信你们自己就能获得答案。
小组讨论:
把3.8×3.2看作38×32计算时
(1)两个乘数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2)变化后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多少倍?
(3)根据变化后的积,可以怎样求出原来的积?
指名上台汇报,完成板书:
3.8 ×10 3 8
× 3.2 ×10 × 3 2
7 6 7 6
1 1 4 ÷100 1 1 4
1 2.1 6 1 2 1 6
小结:两个乘数都乘10后,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216除以100。
请同学完整的说下计算过程。
4、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谁来列式?
板书: 3.2×1.15=
先估算一下结果。
竖式会算吗?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作业纸第3题处。同桌交流。
说明:3.2的位数比1.15少,列乘法竖式时通常把位数多的写在上面。
指名上台汇报
问:怎样得到1.15乘3.2的积?得到3680后为什么要除以1000?
引导:把两个乘数看成整数,一个乘数乘100,另一个乘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3680除以1000。
追问:得出结果3.680后还需要?依据是?最后的结果是?
5、观察上面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情况提示: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课件演示
根据你的发现,完成练习纸第4题(书上练一练1)。
8.7 7 2.9 1 6.5
× 0.9 × 0.0 4 × 0.6
7 8 3 2 9 1 6 9 9 0
这个发现也适用于我们原先学习的小数乘整数吗?
讨论: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数出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相机出示口诀:算、数、点、化
三、专项练习
1、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口答错误原因,并说说怎样改正。(第2题强调先点小数点再化简)
2、练习十二第3题
先估算再笔算。
3、拓展练习:
根据136×24=3264,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3.6×24= 1.36×2.4= 13.6×2.4=
136×2.4= 0.136×24=
观察这几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你能补充和最后一题的结果相等的算式吗?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课后延伸
0.136×2.4= 0.13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