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风沙地貌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新疆
C.四川省
D.上海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3.下图属于风成地貌景观的是( )
知识点二
喀斯特地貌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5~6题。
5.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6.图中a、b、c地貌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沉淀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
D.侵蚀作用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读图,回答1~2题。
1.该种地貌主要位于我国(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该种地貌( )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陡
C.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D.由冰川沉积作用形成
读欧洲第四纪冰川分布图,回答第3题。
3.图中A半岛西岸有大量峡湾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堆积
4.阿尔卑斯山上的角峰和“U”型谷,成因是( )
A.冰川作用
B.风力侵蚀
C.火山喷发
D.流水侵蚀
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此处地形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路南石林是云南著名的景观。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淀积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崩塌作用
8.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回答问题。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间分布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气温/℃
年溶蚀率/(mm/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
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
000~1
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1)分析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分析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④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 )
A.上游
B.中游
C.出山口
D.入海口
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3~4题。
3.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4.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主导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下图示意我国甘肃省三种侵蚀作用的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6.丙区域的侵蚀作用强烈,其造成的后果主要是( )
A.干旱加剧
B.河流水量减少
C.雪线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大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下图),完成7~8题。
7.“虽千沟万壑、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其成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8.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9.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读我国某种地貌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貌属于( )
A.河流地貌
B.冰川地貌
C.海蚀地貌
D.风成地貌
11.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2.下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的地貌与形成它们的外力作用配对正确的是( )
A.冰川侵蚀-Ⅰ
B.风力堆积-Ⅱ
C.风化作用-Ⅲ
D.冰川侵蚀-Ⅳ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若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则该地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黄土堆积过程中,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营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营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是地面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较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D
解析: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最可能分布在新疆。
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A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故选A。
4.答案:A
解析:地下“神宫”为地下喀斯特地貌,排除④,故选A。
5.答案:D
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
6.答案:B
解析: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沉淀作用形成的。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C
解析:图示景观为沙丘,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故选C。
2.答案:B
解析: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故选B。
3.答案:B
解析: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A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欧洲第四季冰川分布图”可知其位于冰川运动的开始部分,主要受到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峡湾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所以A半岛西岸大量峡湾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答案:A
解析: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并有许多冰蚀崖、U型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碛地貌广泛分布,故选A。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形为沙丘。图中沙丘的西北侧坡度缓,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6.答案:B
解析: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7.答案:C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故选C。
8.答案:C
解析:岩石的透水性越强,越容易受流水的溶蚀,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故①正确。气候越湿润,水源越充足,流水的溶蚀作用越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故②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故③正确。通常的喀斯特地貌(也就是石灰岩地貌)与生物活动关系不大,但也不是绝对无关,特别是在溶洞内部,很多喀斯特微地貌的形成与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活动有关,如形成喀斯特地貌,主要涉及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释放,而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释放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故本题应选择①②③,正确答案为C。
9.答案:(1)年降水量大、分布均匀,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年溶蚀率大;年平均气温高,生物作用强,加快了石灰岩的溶蚀。
(2)植被覆盖率高,减弱了地表径流,加大了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及其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画图:
(3)①北方热量较差,降水较少;②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③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溶蚀、沉淀作用都比南方弱。
解析: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气温高,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反之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我国北方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主要是因为北方水热条件差,生物量少。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山地河谷是受流水侵蚀形成的,千仞峭壁是由于断层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
2.答案:D
解析: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流速降低,不断沉积形成的。
3.答案:D
解析: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平原,与图中沙丘不符,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
4.答案:C
解析: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而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5.答案:C
解析:根据甘肃省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判断,甲位于该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较大,因此风力侵蚀作用明显,由于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流水侵蚀作用不强,由于当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较差,冻融侵蚀不强;乙地区位于祁连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气温变化较大,冰川积雪较多,冻融侵蚀显著;丙区域位于甘肃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降水较多,地表径流较多,因此流水侵蚀作用显著,而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不强,故选C。
6.答案:D
解析:丙区域位于甘肃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降水较多,地表径流较多,且该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黄土疏松,植被破坏较严重,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把大量泥沙带入河流,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D正确;干旱加剧、河流水量减少、雪线上升,与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关系不大,不是流水侵蚀作用的后果,A、B、C错误。
7.答案:D
解析: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错误。风力侵蚀和流水堆积作用对黄土高原影响较小,BC错误。
8.答案:B
解析: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风蚀作用强;热带沙漠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热胀冷缩等物理风化强烈。故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风化和风蚀作用。沙漠地区,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小;喀斯特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貌区;位于内陆地区,没有海蚀作用。故选B。
9.答案:A
解析:雅丹地貌主要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故选A。
10.答案:D
解析:图示地貌为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属于风成地貌。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故选A。
12.答案:A
解析:Ⅰ图有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A正确;Ⅱ是山麓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B错误;Ⅲ是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C错误;Ⅳ是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D错误。
13.答案:(1)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2)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D
(4)风力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14.答案:(1)峰林 东 地下河(溶洞)
(2)石灰 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可判断出为峰林。读图2,分析地形界线东西两侧地形特点,西侧较为平缓,东侧多山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所以,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第(3)题,喀斯特地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第1课时 地貌的概念、流水地貌、海岸地貌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流水地貌
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槽型
B.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字型
C.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槽型
D.在发育初期,对河谷的侵蚀主要是以侧蚀为主
知识点二
海岸地貌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囯;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囯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第4题。
4.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火山活动
B.风化作用
C.海浪侵蚀
D.冰川堆积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探究题]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型谷
B.水流湍急
C.为V型谷
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营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易错题]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3~4题。
3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B.b处以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向两岸的侵蚀减弱
C.c处以向下侵蚀作用和向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D.c处曲流处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读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6.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如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辽河河口海岸线( )
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8.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
A.导致海水倒灌
B.不利于港口建设
C.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使黄海面积缩小
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流水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图为黄河水系图和沿线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四地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
B.乙地地势低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
C.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
D.丁地河网密布,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冲积扇
2.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 )
A.库区上游河段的含沙量减小
B.大坝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C.黄河中游的流域面积会增大
D.黄河入海年径流总量会增加
如图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3~4题。
3.玉带滩是由( )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
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4.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
A.变宽
B.变浅
C.变深
D.稳定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流水堆积
6.一年中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主要是因为( )
A.河流水位变化
B.海水潮汐作用
C.岩层垂直运动
D.泥沙淤积速度
7.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A.3月~7月
B.6月~10月
C.8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下图为西藏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读图完成8~9题。
8.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 )
A.洪积地貌
B.风蚀地貌
C.风积地貌
D.冰蚀地貌
9.对该河段水文特征推测合理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夏季河流含沙量大
C.流量大,水流湍急
D.常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真实情境——学术情境]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1.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2.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13.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适宜修建港口的是________岸,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圈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3)随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第1课时 地貌的概念、流水地貌、海岸地貌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B
解析: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2.答案:C
解析: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
3.答案:A
解析: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型。“V”字型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型,故选A。
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位于岛屿的东北角,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故选C。
5.答案:D
解析: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
6.答案:A
解析:图示岩层沉积物由左向右依次为: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型谷。V型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
2.答案:C
解析: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营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型谷。
3.答案:D
解析:河流a位于上游,以下蚀为主,河谷深窄,对应②;b位于河流中游,河道加宽、变浅,对应③;c位于河流下游,流速慢,以侧蚀为主,河道宽、浅,对应①。
4.答案:A
解析:a处位于上游,流速快,侵蚀能力强,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b处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的侵蚀增强,河道变浅、变宽;c处以向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道宽且浅;c处曲流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5.答案:C
解析:①属于海蚀崖地貌景观。
6.答案:A
解析:①属于海蚀地貌,②是海滩,是海积地貌。
7.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1909~1945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局部向海洋方向推进,大部分向陆地方向推进;1945~1979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大部分向海洋推进,但不是全部;1979~2003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故选C。
8.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有泥沙沉积,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故选B。
9.答案:(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
解析: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丙)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在图甲中,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图甲)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形落差大,黄河流经,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陡峻的峡谷,A正确;乙位于河套平原,黄河流经河套平原,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土层深厚,B错误;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上游移动,C错误;丁地处于河口,流水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不是冲积扇,D错误。
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附近,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对库区上游河段的含沙量影响小,A错误;水利枢纽对下游河流流量具有调蓄作用,因而大坝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B正确;流域面积由分水岭界定,建在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的水利枢纽对黄河中游的流域面积不会产生影响,C错误;小浪底水利枢纽只是调节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不会导致黄河入海年径流总量增加,D错误。
3.答案:C
解析: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而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堆积而成的,故选C。
4.答案:B
解析: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故选B。
5.答案:D
解析: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D正确;位于恒河河道中,与海水堆积无关,A错误;风力堆积主要在干旱地区,B错误;位于热带,没有冰川堆积影响,C错误。
6.答案:A
解析: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主要是因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A正确;海水潮汐作用、泥沙淤积速度不是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的原因,B、D错误;该地岩层垂直运动没有季节变化,C错误。
7.答案:D
解析: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河流水位最低的时期,恒河流域夏季是雨季,主要在5~10月,水位较高,A、B、C错误;11月~次年4月是旱季,水位低,D正确。
8.答案:C
解析:沙丘为风积地貌。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
9.答案:B
解析: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汛期在夏季,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此处河道弯曲,水流缓慢;青藏高原海拔高,地下水埋藏深,对河流的补给量较少。该河段夏季流量大,沙丘缺乏植被保护,故夏季河水含沙量较大。
10.答案:C
解析: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
11.答案:B
解析: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1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的变迁,同时说明了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13.答案:(1)乙 溯源侵蚀 下切侵蚀 (2)E D (3)C (4)C C处于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因此应对应图乙。第(2)题,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E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岸陡,利于建港;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多浅滩,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第(3)题,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图2显示河床呈阶梯状,地势落差大,因此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瀑布,C正确;“U型谷”是冰川侵蚀而成;“喀斯特溶洞”是因流水的化学溶蚀而成;“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不会出现在河流上游,A、B、D错误。故选C。第(4)题,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可以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因此聚落多发育在平原地区。A、B、C三点中,C处于河流的下游,为冲积平原,因此更易发育成聚落。
14.答案:(1)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
(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
(3)减少泥沙淤积;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
解析:第(1)题,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河流在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第(3)题,若入海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