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单元检测(第一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单元检测(第一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9 15: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8年3月19日晚,“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据此完成1~2题。
1.与地球相比,图中3个天体均缺少(  )
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阳光
2.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滑过,这种天象被称为“金星凌日”。除金星外,还可能形成“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是(  )
A.火星 B.木星
C.水星 D.天王星
下面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图”及月球图像照片。回答3~4题。
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A.太阳 B.地球
C.火星 D.月球
4.与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布满陨石坑,主要原因是(  )
A.月球引力比地球大
B.月球没有大气保护
C.月球表面没有水体覆盖
D.月球表面不是固态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液态水的存在 B.宇宙辐射的强度
C.行星的体积 D.适宜呼吸的大气
6.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B.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C.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D.地表温度太高,不会有生命物质
2019年初,电影《流浪地球》引发天文热,影片讲述了人类利用木星引力,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的故事。据此完成7~8题。
7.木星不属于(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可观测宇宙 D.地月系
8.木星引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表面温度高 B.体积、质量大
C.平均密度大 D.公转速度快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现象。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释放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等,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据此完成9~10题。
9.读下图,下列有关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 cm-3以上
10.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气候异常 B.磁暴现象
C.长波通信中断 D.极光现象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回答11~12题。
11.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
A.磁暴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12.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
A.离观测目标近
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C.气象条件适宜
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16.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2019年11月8日,日本著名的樱岛火山再次剧烈喷发,火山灰从火山口喷射至5 500米的高空。图1是火山喷发景观,图2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17~18题。
17.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于(  )
A.地壳 B.下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8.此次火山喷发物质蔓延到的圈层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0.C圈层(  )
A.是一个固态圈层 B.规则的圈层
C.位于莫霍面以上 D.陆壳较薄,洋壳较厚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喜羊羊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21~22题。
21.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
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2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
A.蓝绿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4.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2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
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
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昆明、重庆两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简述台湾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3)简要分析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优缺点。(4分)
27.(1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D、F所代表的不连续面名称分别是:D________,F________。(4分)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是C________,E________,G________。(6分)
(3)从图中可看出地震波的变化特征:地震波通过D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________;通过F界面时横波________,纵波________。(6分)
28.(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10月30日,大宇造船交付美国钻井承包商Transocean建造的一系列5艘超深水钻井船的最后一艘。这艘超深水钻井船最大作业水深3 657.6米,最大钻井深度12 192.0米。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6分)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________地壳较厚。(5分)
(3)图中④为________面,该界面以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是________。(4分)
(4)写出这艘超深水钻井船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构成物质及其状态。(7分)
单元检测(第一章)
1.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71%的地区覆盖着水,而在月球、金星和木星上至今还未发现有液态水的存在。
2.答案:C
解析:发生“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必须位于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所以水星也可以形成“凌日”的天文现象。
3.答案:A
解析: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吸引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就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4.答案:B
解析: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当外来天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生热,大部分被燃烧消耗掉了。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无法抵御宇宙中其他天体的撞击,选B正确。
5.答案:A
解析:图中主要反映恒星与行星距离适中,使宜居带内行星表面的温度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6.答案:D
解析: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小,受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条件,因此D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木星不属于地月系。
8.答案:B
解析:结合教材“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引力能吸引住大气”的知识可知,木星引力大和其体积、质量大有关。
9.答案: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低于夜间;在低空,太阳活动高年与低年,电子浓度相同;夜间100~2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10.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会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短波无线电通信。
11.答案:D
解析: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A错误;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B、C错误。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D正确。
12.答案:B
解析:关键词:月球背面与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故选B。
13.答案:D
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故选D。
14.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选D。
15.答案:B
解析: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人们将地球从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位于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图中③包含①和②的顶部。因此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含①,故选D。
17.答案:D
解析: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正确;地壳、下地幔、地核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B、C错误。
18.答案:A
解析:火山喷发后,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后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在地表沉积下来进入岩石圈。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水圈、③为地壳、④为生物圈(地壳属于岩石圈)。①②③④正确,⑤为上地幔的顶部,位于地球内部,不会受到影响,故选A。
19.答案:D
解析: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层,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以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
20.答案:A
解析: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是一个固态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21.答案:D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表及里为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故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D正确。
22.答案:A
解析:橫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一般是黏稠的液体,若遇到石油,横波会消失,纵波通过时波速也突然下降。①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故A正确。②图纵波消失,横波速度下降,与实际不符,B错误;③图二者无变化,与实际不符,C错误;④图横波和纵波都减速,但仍然存在横波,与实际不符,D错误。
23.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蓝绿藻出现在35亿年前。
24.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CO2的含量波动较大。
25.答案:B
解析:环境变迁既会导致生物灭绝,也会导致生物进化,也就是说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上不只一次,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都出现过生物大灭绝。
26.答案:(1)昆明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贫乏。
原因:重庆属于盆地地形,雨雾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日照时间短,故年太阳辐射弱;昆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时间长,故年太阳辐射强。
(2)台湾岛东侧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比西侧小。
原因:东侧是迎风坡,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从西侧角度答也可)
(3)优点: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
缺点:能量密度低(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不稳定(受纬度、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较大)。
解析:第(1)题,影响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天气状况、日照长短等。读图,昆明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0,重庆为90左右,所以昆明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于重庆。第(2)题,读图,根据等值线分布图,从等值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可得台湾省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从天气阴晴、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第(3)题,太阳能资源能量巨大,分布广泛,可再生,且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但是另一方面,太阳能资源分布密度小,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不稳定,受纬度、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大。
27.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地壳 地幔 外核 (3)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1)题,D处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面;F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第(2)题,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圈层,从外向内依次为C地壳,E地幔,地核(G外核,H内核)。第(3)题,读图可知,地震波通过D界面莫霍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通过F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我们正是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成了三个圈层。
28.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陆地
(3)莫霍 39~41千米
(4)③;地幔;岩石;固态。
解析:第(1)题,图中涉及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第(2)题,地震波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重要依据。图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第(3)题,④界面位于地壳以下,为莫霍面,其在大陆部分的平均深度约为39~41千米。第(4)题,钻探地点应选择在地壳最薄的地方。超深水钻井船钻探到最深时,钻井深度近12 192.0米,根据图中的深度标注,该钻井能钻探到地幔之中的上地幔内。上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